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强化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育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同等重要。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德育和智育过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作为美育重要途径的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感性。个体在审美过程中运用的是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这种感性与理性并不矛盾,它是理性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审美即是对客观规律合乎于人的目的的运用的自由境界的直观感受。这种超越理性的观照方式,便是审美的感性。因此,美术教育可以使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其次,美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主体性。美术教育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感性的方式,使个体获得审美的愉悦。审美活动不是强制的,人在审美中可以自由地去感受美。审美需要主体能动地参与其中,而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个体都需要具有主体意识,这样,审美活动才可以进行。因此,美育在发展个体主体性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素质教育是弘扬主体性的教育,和谐社会更需要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构建,美术教育由此更凸显出其价值。

再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人是感性存在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理性以抽象为特征,强调普遍性、确定性,而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获得并展示自己丰富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不追求同一和确定,恰恰相反,其价值正在于这种独特性。如果说德育和智育主要发展了人的德行和心智等方面的个性,那么美育则发展了人的审美等方面的个性。和谐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个体不仅应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也应保持独立的个性,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和生机勃勃的。

最后,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其一,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个体的情操,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欣赏与创作中得到宣泄与升华;其二,在美术教育中,部分学生可以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其三,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精神上有所寄托。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作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实现的。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意向,即情绪情感与意志方面,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与校外活动;另一方面,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课程资源被逐渐挖掘出来,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美术教育在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

首先,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从教育层面看,它是造成个体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在遭遇到应试体制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的课程改革纷纷搁浅。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相比,美术学科属于“小科”、“副科”,有不被重视的劣势。但正因为如此,从另一个角度讲,美术学科亦有不被应试体制束缚的优势,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直至课堂教学,都相对自由,各方面的压力较小,课程改革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因此,通过加强美术教育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从策略上讲具有可行性。


(未完,全文共19217字,当前显示14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