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老兵退伍思想教育讲课提纲

退伍不忘国防自觉服预备役

预备役指的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也称后备役,它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一种形式。预备役分为土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我国《兵役法》规定,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年龄为18-35岁。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为第一类;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9-35岁的退出现役的士兵,以及其他符合土兵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为第二类。第一类预备役上兵,29岁转为第二类预备役土兵;第二类预备役士兵,35岁退出顶备役。

实行预备役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现代化化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实行预备役制度是实施快速动员的好形式。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使现代战争对战争动员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次大战,世界上发生的一些战争说明,在一定的物质力量基础上,谁获得速度的优势。谁就能得时间和空间,从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特别是战争的初期,能否实施快速、有效的战争动员,对战局的发展关系极大,并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受对方突然袭击的情祝下,由于在48小时内动员了30万人上前线,使军队实力迅速扩大,很快转了战争的局面。1982年4月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的结局,也与战争动员的速度密切相关。英军远高本土作战,补给线长达1.3万公里,但由于他们仅用三天时间就调集了一支拥有40多支舰船组成的远洋特混舰队开赴战场,从而为京得战争的胜利莫定了基础。息万变的现代战争把快速动员提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地位。如果平时没有准备,战时就会措手不及,就会吃大亏。以色列、英国在战争中之所以能实施快速、有效的动员,主要原因就是在于这些国家预备役制度比较健全完善。实践证明,建立和健全预备役制度是实施战时快速动员的一种好形式。


(未完,全文共3122字,当前显示7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