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巴泽尔的考核成本论

考核成本作为交易中产生的一种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成本,渗透在整个市场交易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考核费用无所不在,有的考核是很容易进行的,有的则不然,这中间可能出现考核错误、过度考核,并可能会花费不必要的成本。巴泽尔在这篇文章中就探讨了降低考核出错,避免过度考核,降低考核成本的几种行为、市场安排和组织。他列举了七种为节约考核费用而作的努力:

产品质量保证,分享契约,品牌,信息隐瞒,纵向一体化,代表性考核,期货市场。我将就每一点分别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要进行品质考核.巴德尔认为,人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收益比所付出的成本高时才会进行交易.这是一个很符合常理的基本假设.但这个假设可以解释许多困扰我多时的奇怪问题.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在进行着的玩具交换,到大公司之间的资本交换,我们都以我们拥有的资本换取着一些对我们来说有更大价值的商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花大量的钱买进一些低成本的物件,因为有一些信息使我们相信比起我们所获得的,即使付出比平时更大一些的成本,我们依然可以取得很大的收益.比如非典时期醋价上涨却依然供不应求,是因为人们在上涨后的醋价和降低得非典的几率之间比较时,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比如庙宇门口的香火的价格比其余地方高出许多,可人们依然愿意购买,是因为他们在上涨后的香火费和交好运的侥幸心理中,选择后者.饥荒时,粮价会远远超过其劳动成本,但是活下去的希望使得无论多么付出昂贵的成本下,他们依然是交易收益方.

然而上述三个例子,都属于非理性消费的典型,因为这些情况下,消费者都没有,或者是不能对他们预期的产品品质进行考察,醋真的会让我们远离非典吗,神仙真的能保佑我们吗,饥荒来临时,这些粮食是否真的有改变生死的力量还是只是延缓了死亡的时间,亦或者政府的救济马上就到。这些都无从考证,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商品的品质是可以考证的,也的确需要考证.食物的优劣,电脑品质的好坏,服装好看耐穿与否等等,这些商品的品质决定了我们是否会从交易中获利.理想的价格机制是基于“商品品质是均匀”这一假设确立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商品品质千差万别,这使得我们必须对交易品的品质加以考核。

但是”认为”二字,就给该假设加上了很多主观色彩,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商家是”劝说”消费者认为交易是合算的,需要成本;消费者的信息获取也需要成本.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会进行土地交易,把土地献给哪个国家以求和其结盟,出兵掠夺哪个国家的土地以求壮大自身.在土地的一出一进中,一国之主要进行最严密的品质,怎样的结盟有效,怎样的攻打实在.这期间,出现了”士”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帮助或者扰乱国主做出正确的品质考核.不少国家因为品质考核的错误,白白的进献了土地,浪费了兵士,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中曾有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描述,当汤姆.索耶因为调皮被罚刷墙时,他装作享受其中,好像刷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甚至当其他的伙伴提出想要试一试刷墙的感觉时,他断然拒绝.而那些好奇心被勾起的孩子,则提出各种交易方式,用自己的苹果,弹弓,虫子和汤姆换刷一面墙的机会.最终,汤姆口袋满满,又省去了做苦力的麻烦.故事里的汤姆,就是以享受刷墙的假象,使得同伴们做出了错误的”品质考核”.

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考察一件商品的品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是有许许多多的误导信息使得我们出现考核偏差,而彻底的规避考核偏差需要极其昂贵的考核成本.事实上,考核成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下文的全部讨论的目的就是减低,而非消灭考核成本,简单地说,就是努力让好的制度安排使为考核而花费资源相对较少的一方进行考核。


(未完,全文共12144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