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近年来,写文章赞扬西南联大者可谓多矣,例如说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9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说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有当年联大学生多少人,占全部院士的几分之一;说我国原子弹、氢弹这“两弹之父”就是西南联大毕业的邓稼先;说西南联大教授中大师如云,联大教授的水平在世界上应届一流,等等。这些话都讲得不错,可是有一点,即:大家都只谈联大教授的业务水平非常高超,却很少人谈到他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也同样是

第一流的我想补充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谈这个问题,得先谈“时代背景”,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一“背景”,他们的高风亮节才更加突出,也更加不容易。抗日战争时,由于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联大师生生活十分困难。1937年上半年(即抗日战争发生以前),一个教授的平均月薪约为350元法币(抗日战争以前一元法币即一元银圆,350元大约等于今天的人民币一万一千元),到了1943年下半年,联大教授的每月平均收入为3697元法币,而物价比1937年上半年上涨了405倍,因此教授的3697元收入只等于1937年的8.3元。依靠这仅值8.3元的每月薪水,又如何能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呢。惟其如此,才发生了这样一件为我目睹并且震撼了我灵魂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去当时昆明最繁华的商业大街正义路一家拍卖行闲逛时,居然见到了我的法文老师、联大法文专业一位首席教授拿了师母的游泳衣去卖。这一“惨不忍睹”的悲剧使我晨惊骇怪,把我吓得丧魂失魄,赶快逃走了。也惟其如此,闻一多先生才于每天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在中学兼课,晚上批改了学生作业后,半夜还得为别人刻图章卖钱。请看当时名震海内外的十二位著名教育家和学者梅贻琦、蒋梦麟、熊庆来、冯友兰、杨振声、姜寅清、朱自清、罗常培、唐兰、潘光旦、陈雪屏、沈从文等硕

学鸿儒为先生所写的“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

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轮老手,积习未除;占毕余闲,游心住冻。惟是温摩(按:此字的读音为nun意思是“手气”——祥麟注)古泽,仅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艺苑。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

其学。爰缀短言为引,公定薄润于后。

闻一多先生如此,吴晗先生呢。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但吴先生因妻子久病,医药费和去上海的旅费无法筹措,乃于1946年4月写报告给校长梅贻琦,向学校借钱。报告说,“九年困境,债台高筑,游费、医药费及最少五个月之生活费,一无着落”,只好提出先向学校借款,然后以自己的16大箱书籍变卖还债。再以法律系费青教授为例,费教授长期患病,经济极为困难,只好请求学校收购他多年来的德、英、汉三种文字的全部藏书。1941年9月,北大法律研究部付了法币3000元,购买了费先生的藏书。书籍是知识分子的“命根子”,进行科研必须有大量的参考书,而今上述两位教授为了生活,居然决定出售自己的所有书籍,此中苦况,我们今天又如何想象。再如,教授中拖儿带女,家属人口众多、负担沉重者,为数不少。例如:全家人口有六人者为王力、冯友兰、冯景兰、杨武之(杨振宁之父)、潘光旦、刘仙洲、游国恩等15人;全家人口为七人者有林文铮、袁复礼、马约翰、闻一多、罗常培、李继侗等14人;全家人口为八人者有蔡维藩、徐继祖两人;而中外闻名的大学者和作家的朱自清则全家有十口人之多。像朱自清先生家庭负


(未完,全文共19870字,当前显示14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