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梅子涵教授访谈录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儿童阅读活动倾力推进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儿童小说《女儿的故事》、短篇少年小说集《长大的烦恼》、理论专著《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主编“花季小说”等文学丛书多种。

他积极倡导和推广儿童阅读。梅子涵谈童书的文章有:《晴天到这里来看猪》《精彩的故事是最重要的》《爱上雅诺什》《世界的蟋蟀和老鼠》《图画书:

为何墙里难开花》《童话。儿童文学心口的痛》《罗琳已经不可取代》等等。

近年来,一个声音日渐在小语界回响,那便是“儿童阅读推广”。同以往的小学语文改革迥异的是,这不再是一次纯粹的小语界的“业内”之事,而是教育界、儿童文学创作界、出版界、理论界等多方面的一次集体呼应,深刻地反映出时代对儿童价值的重新体认。

儿童阅读的意义何在。儿童应该阅读什么。儿童如何阅读。面对这样的呼唤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广大教师迫切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有“大陆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之美誉的梅子涵教授。

周益民:这两年,在大学、中学、小学的讲堂;在图书馆,在报刊专栏;在天南、在海北,您反反复复地告诉那些孩子,以及那些成人,要相信童话,要热爱童话。是什么促使您这样不遗余力地“告诉”。这样的“告诉”遇到过质疑吗。梅子涵:童话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讲述着我们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已经想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的情感。

我们想到过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重温;我们没有想到没有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启发。

有一首歌叫《童话》,光良是这么唱的:“忘了有多久/再没有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歌里说“童话都是骗人的”,而我要讲的是:相信童话,童话是真实的。

今天的中国人,很多成年人,乃至儿童,都不相信童话。

有的成年人对我说,“我从儿子7岁开始就不给他看童话了,7岁以后走上的是一条现实的路,看童话,会受骗的。”

有的小学生,我跟他们讲儿童文学阅读时,他们很认真地举手提问:“你让我们看童话,我们以后怎么进入现实里去呢。看了童话,我们会不会受骗。”

我总是和他们说,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

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人的格调;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感觉、气息,成为他们的房子、马路……没有童话,是没有格调的,不相信童话,不会有优雅和诗意。

童话是真实的。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因为它真实,明明看上去是假的“小红帽”的故事,流传了三百年。

那不是假的吗。一个女孩子,被狼吃掉了,猎人把狼肚子破开来,她又活生生地出来了。

可它的提醒很真实。美丽的花儿固然值得看,动听的鸟叫也应该听,可是行走的道、成长的路,又的确要相信经验的提醒,要一心一意,不能东张西望,妈妈的叮咛是特定的语境里的真理,非要违背,那来临的是灾难和黑暗。

安徒生的童话也是想象,但他的哲学是真实和深刻的。丑小鸭,如果忍受忍受再忍受,最后就是一只丑老鸭。忍受不了,翻墙而去,一路颠簸,来到湖上,终于成为一只天鹅。天鹅的故事不止是它来自天鹅的蛋,还来自小鸭子的越过栅栏而去。

这样的故事的哲学,对真实的人生是有用的,哪里是假的。


(未完,全文共23666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