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和田地区农村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

文章概述了和田地区农村就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努力开辟农牧民劳务空间;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依托旅游、玉石文化及羊毛地毯等支柱产业,拓宽农牧民创业途径;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地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农牧民增收

一、和田地区农村就业现状[1]

2013年和田地区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6.67万人,重点解决就业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群体的就业困难。全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2]另据和田地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3年末,和田地区总人口为215.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增长1.5%。其中:农业人口178.19万人,增长1.4%,非农业人口37.26万人,增长1.9%。2013年末全地区就业人员90.75万人,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63.3%、11.4%、25.3%。不难看出,在人口占全地区87.7%的广大农村,而就业人员占全地区就业比重的63.3%,比较发现,在广大农牧区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增收任务艰巨,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亟待解决。

二、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田地区也相应出台了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劳动力转移等一整套有和田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3]据统计,2013年和田地区不仅就业再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同时社会保障领域也取得较大进步。例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分别参保92.42万人和3.17万人,参保率均达100%,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8.7万贫困人口越线,89个贫困村达到整村推进的验收标准。可以说,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成绩显著的一年,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就业再就业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和田地委、行署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吸纳数量众多的富余劳动力

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三是农牧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习惯于传统农牧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

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程度不高,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迟缓。很大一部分农牧民外出都是自发的,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

五是多数农牧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闭塞,找不到挣钱门路。农牧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给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等问题。

六是劳动者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和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教育水平,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无专业技术特长,汉语沟通能力较差,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


(未完,全文共15329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