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0041班马骏骁
摘要。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这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它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也是执政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今天,腐败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可探求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腐败产生原因危害治理
正文。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腐败现象在广度上己经腐蚀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腐败不仅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了及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还逐渐扩大,社会各界皆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而且还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冲击社会公平感、正义感受到了威胁,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国际声誉。腐败治理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的腐败问题越演越烈。腐败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江西省鹰潭市房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林建伟因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涉案267万余元,近日被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没收财产6万元。重庆市检察院昨日透露,今年1至9月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案件139件16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人(含厅级1人),占立案人数的18.01%。贵州省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星利用职权,收受贿赂631.3437万元,日前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没收上缴国库。这些案件都显示,腐败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
这些令人发指的腐败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与研究。
一、腐败的定义
我们可以定义腐败为:
1.主体。拥有某种公共资源的人。这种公共资源包括政治权力、其它类型的公共权力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中的权力。
2.目的。以私利为目的。所谓私,不仅包括主体个人,还包括其家属、亲信和所在集团。
3.违反规范。规范不仅包括刚性的法律法规,还包括职业准则,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
4.交易行为。有以私利为目的、违反规范、以手中公共资源为筹码的客观交易行为。
二、当代中国腐败的特点
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国外的腐败现象有明显的差别。当代中国处于转型期,因而当代中国的腐败具有转型期的特征,与国外非转型社会的腐败不完全相同。
第一、转型期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多样化,这在客观上非常不利于遏制腐败。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号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价值出现失范现象,社会思想多样化,国外思想大量流入,思想上、价值上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从客观趋势来讲,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给腐败的思想根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政治麻木、急功近利等观念都有很大市场,而腐败的蔓延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不良观念的膨胀。
第二,当代中国的腐败己经呈现出体制化的恶性态势。中国的腐败还没有完全体制化,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腐败体制,而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当代中国腐败呈现出以下极为令人担忧的趋势:①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②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③腐败行为己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了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
(未完,全文共11766字,当前显示14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