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河北邱县“绿色文化”引领农民时尚生活

初春时节,走进素有‚冀南棉海‛之称的河北省邱县,处处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新绿色的气息。在邱县,不少群众随口就可以说出这里的两件‚宝贝‛,而且这件‚宝贝‛都与绿色有关,引领着当地农民时尚绿色的农村生活。

第一件‚宝贝‛是有3000多种花色图案的纯手工‚土布‛。第二件‚宝贝‛就是具有浓郁伊斯兰文化的清真牛羊肉。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邱县,跟着这里的能工巧匠们领略一下这两件宝贝的珍贵之处。

上篇。土布“织”出文化经济“锦绣”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种古老的织布画面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不曾想这种古老的画面正在河北省邱县的锦绣土布坊里现场上演。‚对,这不是表演,不是作秀,而是实打实的生产加工情景。‛锦绣土布坊的负责人郭俊娥热情地介绍说。

走进锦绣土布坊的展览厅,看到整整齐齐码放着各色土布。何为土布,说白了,就是老粗布单子,就是农家自制、自纺、自织的棉布。这里的手工土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我们一起看看吧。

土织布里蕴商机

说起土布,大家都不陌生。土布又称‚家布‛、‚粗布‛,在我国古代源源流长。人类利用原棉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7000年,中美洲就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的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现今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约从明代中叶开始,人们普遍穿上了棉布做的衣服。直到现在棉花仍是我国群众制作衣裳的主要原料。

位于冀南平原的河北省邱县是一个人口只有26人的农业县份。这里具有的悠久的植棉历史,棉花总产量位居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在这个只有50万亩耕地的县里,棉花种植就占到了45万亩以上,棉业成了当地农民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棉花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形成了轧棉、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的棉花加工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城里人开始更加青睐绿色健康的老土布。邱县在积极发展棉花机械加工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手工织布。郭俊娥就是一位在邱县赫赫有名的发展手工织布的‚锦绣仙女‛。

郭俊娥是邱县新马头镇镇东卜村的一名土生土长的农家女。郭俊娥从小就喜欢织布、刺绣,从13岁开始,她就开始自己琢磨创造新的图案花色,是村里的‚巧人‛。在一次外出参观时,郭俊娥发现了土布在大城市很受欢迎,她在

-2于时间紧,他俩平生第一次坐飞机去牡丹江市,没想到落入了骗子的圈套。原来这家公司已经在工商部门注销了,没有资格再从事相关业务了。但是钱已经给了人家,被骗走了3万多元。

俩人欲哭无泪,事业刚起步,全是借的钱呀。‚就当交学费吧,还是咱们不熟悉业务,咱以后就靠质量打开市场,用最好的手工织布赢得客户。‛丈夫鼓励郭俊娥。

一句话提醒了郭俊娥。她开始拜师学艺,潜心研究织布技术和设计新图案。这是丈夫马骏拖着皮箱正在北京城里挨着店上门推销,庆幸的是一家卖土特产门市的老板慧眼识珠一下订了1000双千层底布鞋。随之,市场正在一点点打开了。

传统的手织布采用两页筝,在平布上织出的花纹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而现代人更倾向于颜色素雅、简单大方、色彩明快的格调。如何对传统平布进行改良,以更加精巧的手织布赢得市场,成为郭俊娥和她的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郭俊娥跑遍了各大纺织专业院校和美术学院,走遍了山东、山西等周边地区的纺织名地,高薪聘请织布专家和花型设计专家。同时,她在全国寻找民间老艺人学习不同的工艺技术并进行整合,聘请农村高龄老年人做技术顾问,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

针对传统土布花色单


(未完,全文共9278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