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谋求经济的长远发展,构建长期竞争的优势。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原创能力不足,科研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稀缺,科技投入匮乏,自主创新的体制不顺。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持续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代价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可持续的,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格格不入。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不仅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还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力争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果我们没有掌握重要的核心技术,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忽视自主创新,会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等手段赢得竞争优势,因次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看待和理解中央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我国自主创新的不利条件

首先,社会的思想环境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很大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遵循的是一种中庸之道,这是一种保守的文化环境,自主创新思维就会受到影响。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服从精神,企业管理经营者和企业员工求稳怕变、行为保守,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这就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也使得竞争意识减弱。

其次,我国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还不够完善。我国现存体制还没有给自主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主体,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压力。我国相关法规的执法不严以及在保护自主创新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最后,自主创新的合作和市场环境不佳。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网络。缺少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消极被动。再有,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转化困难。使得自主创新缺乏必要的市场,它所形成的效益无法过市场运作体现出来。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与措施


(未完,全文共16987字,当前显示14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