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薛其坤教授

——记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

广饶一中蒋海港

2013年3月18日,在规模宏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成为焦点人物——很多华人科学家和相熟的外国学者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在此三天前,由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意味着量子霍尔效应物理领域一个期待已久的重要现象已经被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

4月10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表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然而,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薛其坤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背后,更是异于常人的勤奋与坚持。

1963年,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地处让我们通过《沂蒙山小调》所熟知的沂蒙山区。可现实远远没有歌唱中那么美好,那里既没有家家堆满场的万担谷子,也没有风吹草低见到的片片牛羊,那里除了处处好风光的青山绿水,还有贫穷与落后。怀着强烈的知识改变命运,从山沟里走出去的想法,薛其坤1980年考上了山东最好的大学——山东大学。

1984年,在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接受了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他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然而这次,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天之骄子,他的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于是,考研失败的薛其坤被分配到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繁忙的工作不仅没有熄灭他心中的梦想,反而让他心中的火苗越燃越旺。第二年,他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可是这次,命运和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又是一个39分,不是高等数学,却是他的专业——基础物理。挫折,可以使弱者万念俱灰、碌碌无为,也可以让强者磨砻砥砺、愈战愈勇。面对失败,他没有抱怨工作的繁忙,没有在意周遭的议论,1

而是用更加的勤奋,更多的付出去回应。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次报考让他如愿以偿,中科院物理所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1987年,当他踏进物理所的时候,是如何地意气风发啊,就如同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最高处俯瞰整个世界,一切尽在脚下,未来一片光明。然而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当1990年他硕士毕业的时候,却因为历史原因找不到工作。这时候,他已经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家庭的负担让他不能就这样等待下去。走投无路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哀求自己的导师给自己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跟着自己的导师继续读博士。因为导师对这位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山东小伙特别有好感,于是就给了薛其坤一个机会,让他在物理所修理实验仪器。

可是,两年过去了,薛其坤不但没有修好一台仪器,反而把许多本来能够正常运转的仪器捣鼓得出现了故障,人生陷入窘境,前途一片迷茫。

1992年,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的樱井利夫教授来中国访问,还是因为薛其坤的人品,导师安排薛其坤给这位日本教授当导游。这位日本学者来华,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从中科院挑选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对于薛其坤来讲,这实在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可以摆脱眼前学业上的困境,而且可以解决家中经济上的困难。作为导游的薛其坤本来更有机会让这位教授了解自己,然而,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薛其坤,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很糟糕,几乎是地道的shandonglish(山东英语),做导游期间,竟然没有听明白这位日本教授说的任何一句英语,只能无奈地用一个个的“yes”来应付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未完,全文共14257字,当前显示14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