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郦波教授《评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一)

最近,喜欢上了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一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正因为有他,才使腐朽不堪的清王朝又得已延续了几十年;也正因为有他,才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做人、处事、治国、平天下的宝典。近百年来尽管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毛泽东主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细细读起来,他的每一篇“家书”,都有一个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义。尤其他的读书之道,对今天的我们仍可为指导、借鉴。

曾国藩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读书坚持了一生,不论再忙,再累,甚至仗打得再凶险,甚至凶险到要丧命的地步了,他也要

把书带在身边。以至于曾国藩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把读书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他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他还教给孩子们读书的方法:第一,要读经典;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在读书上他要求“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并且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后来,他晚年总结人生的时候,曾经自豪地对孩子们说,自己一生是“无一日不读书”。这话真是掷地有声。我认为,就算只做到了这一件事,这样的人生,也果真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了。

想想自己,每天的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呢。书,放在床头,放在了书桌前,放在沙发上。每每拿起又放下。每天无所事事在手里摆弄着遥控器。或许是浮躁的心态使人难以沉静下来。或许是年龄大了,体力下降,精力不足,为自己寻找的再也合适不过的理由。生命里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被自己浪费掉.现在,学校创建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重新唤起自己的读书兴趣。读书,不再只是给孩子做个榜样;读书,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改变自己,影响学生。

一本书,一杯茶,一段美妙的音乐,想必也是一种别样的情趣。

第二篇: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上部

一、谁来拯救笨小孩——最后一位大儒。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蒋介石——圣经、曾国藩家训

靖港之战——过令旗者斩。自杀。塔齐布大胜太平军(湘潭大捷)。

天津教案——时任直隶总督。王三----天津天主教堂教民。对峙情绪失控。国际政治事件。当时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不愿意与洋人对峙,处理了犯案的民众。弥留之际,他也后悔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跟大儿子曾纪泽说,面对洋人,一定要不卑不亢——成为中国外交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从沙俄手里谈回了新疆伊犁)

自我教育——正是因为有这样反思和反省、自我教育,才有这样的华丽转身。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天资愚钝,所以才彻夜读书,弥补不足。在家书里反思最多的,便是自己气量狭小(老师撑伞)。彻底地反思、反省,以至于后来,心胸越来越豁达。

正是因为有这种反思和反省,才能有华丽的转身。——梁启超

2.无一日不读书

我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

进德(以图无忝所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修业(以图自卫其身)——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未完,全文共11671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