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常德安乡县创中华诗词之乡材料

水潺潺在水里,风淡淡地吹着风。

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水乡,这水乡的流水啊。

安乡--古称潺陵、作唐,属洞庭湖滨的一个典型水乡。这里,处处珍珠溢彩,步步鱼米飘香。在这个世俗屏蔽优雅和清纯的年代,它依然是一方保存完好的文化净土,你依然能潜心倾听它诗意的呼吸与脉动……

(一)千年涌动"苇之梦"

水乡也有山

水乡的沙洲叫"芦苇山"

水乡的山是河水泡大的

千年的芦苇千年皓眉

芦花飘飞的心事

已经在诗页中--显现出来

水,是安乡人的摇篮,水,也滋养了安乡千年诗歌的"苇之梦"。

受古老的荆楚文化熏陶,自古以来这里文人辈出。东晋囊萤夜读的车胤,南北朝致力于山水诗创作、奠定五言律诗雏形的诗人阴铿,一身布衣昂首走进《全唐诗》的段弘古,年少求学深柳书院的范仲淹,《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的张明先、潘相……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化遗迹,如此,"涔阳古渡"、"深柳书院"、"囊萤夜读"才得以蜚声天下,流传至今。

民国时期出生于安乡的"新月派"诗人刘梦苇,该是早就做了这个"苇之梦"了吧。作为"中国新诗形式运动的总先锋",是他,以杜鹃啼血般的笔触传达出梦幻般的诗歌情结,是他,大胆试验新格律诗,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安乡的诗坛一派繁荣。1985年,县里成立了全市最早的县级诗社--"湘北诗社",编印全省首份县级诗歌类报刊《湘北诗丛》,培养了不少新诗作者,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1986年,县里就完成了本地域的民歌采集整理工作。随着《临书院洲怀范仲淹》、《忧伤的洞庭》、《稻草人》、《珊珀湖》等一批优秀诗作在国家级报刊上的抢滩登陆,该县的古典诗词与新诗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群众自发性的诗歌创作氛围,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今年,安乡县委、县政府作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加强诗教工作的决定,县、乡两级成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诗词组织。县诗词学会有章程、有网络、有会刊,参与"诗词之乡"的创建和常年性诗教工作,其工作经费也早已纳入县财政预算。这一切,都是为了圆一个"诗乡之梦"吧。

(二)古典的锋芒

在这里,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不是附庸风雅,不是玩"假古董",它已经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1997年,该县成立了"老干部书画诗词协会",学会在会长尹绍安的带领下,工作有声有色。2003年,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笃文、省诗词学会会长赵焱森的鼓励和倡导下,"湘北诗社"更名为"深柳诗社",由李承武担任会长。目前,两个诗词组织共有1000余人,其中,有9人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有50多人加入

了省诗词学会,李承武被选为省诗词学会理事和"武陵诗社"副社长,尹绍安被选为省诗词学会理事、"武陵诗社"常务理事。

在"深柳诗社"和"老干部诗词书画协会"的带动下,一批老干部成为了古典诗词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平常之心、以吟诗填词来体味生命的那一份轻盈,于闲情逸致间触摸业已锈蚀的古典的锋芒。


(未完,全文共14260字,当前显示12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