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调查与统计的若干启示
学习了《教育调查与研究》这门课程后,我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特点、功能、分类和方法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说这门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自身“教育调查与统计”的素质。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我觉得这种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学习教育调查与统计的若干启示。
老师在讲第一章时,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基本原则、特点和功能都做了相关介绍。我了解到教育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教育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学的活动。除了最后一个分句中提到的教育调查研究的功能外,老师还讲到了它可以描述教育现象的一般状况,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趋势这两种功能。我认为除了这三个基本功能以外,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得出的教育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来有意识地作用于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通过调查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英语系同学对口语实践课的看法,得出大部分人对该课的基本看法及其变化,据此来得出某些结论,如该课程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从而再根据这些结论来设计出更好的口语实践课,聘请外教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相关的要求,使下一届的同学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又分别学习了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以及个案调查法等调查的具体方法。我发现不管采用哪种调查方法,除了要具备必要的调查方法知识和调查方案设计的质量外,更重要是要学会克服实际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先拿观察法来说。我们都知道运用观察法时被观察者可能会受到观察者的影响,常常改变自己正常的行为和态度,造成观察结果的偏差。要彻底消除这些偏差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它们最小化。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想办法控制观察者的“干扰”,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比如在观察学生上课听讲情况时,观察者可以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向内观察,而教室里的学生是没有办法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这样就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从而表现出往常的情况,使观察结果更客观,更具参考价值。再如个案调查法还需要调查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走进个案对象心灵,研究其态度、感受和价值观。同时,调查者还必须警惕与个案过度亲密可能会影响到研究客观性。所以当我们在进行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克服困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最后一堂课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学习中,老师教了我们三种统计方法:求算术平均数、中数和标准差。虽然早就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这次课的学习使我对平均数和中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那个关于男生女生学习成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组平均水平并不能代表总平均水平。在做最后那个关于教师的测试时,我发现了平均数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而这时中数就发挥了作用。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知道或是曾经知道后来又忘记的知识。
《教育调查与统计》的学习不仅使我增长了一些新的知识,而且也帮助我重新捡起了一些忘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篇:教育调查与统计学习体会学习体会
教育调查与统计上了半个学期就结课了,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在这个课堂上我觉得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知识,而更多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思想行为的熏陶。还有老师的教学态度,以及看同学们的汇报中各种品质的体现让我获益匪浅。我下面主要说说学到的课堂知识以外的感想体会吧。
(未完,全文共8285字,当前显示14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