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作纪实

前不久,职工孙某与用人单位负责人一同来到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经过调解员对劳动法律法规细致的讲解和对双方耐心的劝说,孙某终于拿回了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0000元,又一场劳动争议得到了圆满解决。去年7月,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正式成立。八个月来,通过调解员们尽心尽职的努力,结案近500起,调解成功案件214起,调解成功率居全市调解中心第二位。据了解,今年,劳动争议调解室将建到海淀区各个街乡。日前,记者走进了这家成立不足一年就取得了不俗成绩的调解中心。

调解要有耐心力争争议圆满解决

调解过程中“要有耐心”是调解员们共同的感受。记者了解到,调解员们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轮流值班,每天4名律师调解员,案件采取谁接手谁负责的方式。每当接案后,调解员会随时与当事人及单位进行联系、约谈、调解。

职工孙某由于被单位单方终止劳动合同,来到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进行调解,并在申请书中要求公司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5600元。调解中心接到案件后,立即与用人单位电话联系进行协商,并向其详细讲解劳动者请求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劝告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要求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并要求用人单位领导协商后派人前来处理此事。随后,调解员与劳动者通过电话进行细心的交流,倾听劳动者的诉求,同时耐心劝说劳动者理解用人单位的难处。经过调解员的耐心工作,孙某的心态平和许多。双方一同在调解中心进行了友好的沟通,职工拿到了补偿金,此次争议案件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调解中心于律师告诉记者,由于大多数涉及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不了解,调解员首先要对争议双方讲解法律规定,再进行调解。有时,遇到一些用人单位不配合的情况下,就要多次做工作。因此,既要调解,又要普法。“我们的目的就是以一个案件规范一家企业,使之科学用工,合法用工,让更多的劳动者受益。”于律师说。

保护弱势群体帮助调解对象取证

据了解,前来要求调解的劳动者大多是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和观念,面对用人单位的“不履行”行为,常常是束手无策。因此调解对象的法律意识淡薄成为了调解案件工作中的难点。

于律师向记者做着进一步解释。例如举证,举证已成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无力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大问题。常见的情况是用人单位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又不承认与其有劳动关系。作为调解员,就要身肩起这份责任,通过巧妙的方式方法,用“情”打动企业负责人。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张某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及加班费共计4800元,在多次与用人单位沟通未果后,来到调解中心。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立刻与用人单位沟通,多次电话联系和面谈之后,用人单位始终不肯承认与该名员工存在劳动关系。由于职工没有劳动合同,调解工作处于僵局状态。为了帮助张某尽快要回拖欠的工资,取证成了案件的关键所在。

连日来,调解员多方调查,并协助张某联系当时在用人单位一起工作的同事收集证据。起初,没人肯作证。经过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他们终于答应帮忙证明,最终确认了张某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至此用人单位再无法狡辩,最终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其支付了拖欠金额。

专业律师助阵力求调解公平公正

调解中心目前有调解员15人,8名外聘律师全部来自中洲律师事务所。他们虽然本职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调解中心办公。他们经常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钟,坚守在调解中心的办公室里。


(未完,全文共5704字,当前显示14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