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农村城镇化及其绿地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并研究农村城镇化及其绿地建设的现状,对今后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绿地建设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绿地建设园林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农村城镇化

(一)农村城镇化的定义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可喜现状

从城镇化率上来说,截至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4.9%,城镇人口5.9亿,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分别增长13个百分点和2亿人,年均以2000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全国有14个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广东超过60%,江苏、浙江和东北三省、内蒙古超过50%,福建、山东、重庆和海南超过45%。

从城镇人口数来说,截至2007年我国共有655个城市,比1978年增长2.4倍。小城镇数量达19249个,比1978年增长7.9倍。其中,20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达36个,增长2.6倍;100万—200万城镇人口城市达83个,增长3.4倍。各类城市人口3.4亿,占城镇总人口的57.6%;县城城镇人口1.2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0.3%;小城镇镇区人口1.3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2.1%。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绿地建设

(一)绿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总体来说

总体来说,我国乡村城镇的绿化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和东部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滞后;富裕地区一般优于贫困地区;平原、丘陵区又强于山区。总的来说,多数市(县)和多数单位园林绿化离国家标准相差很远。

2、具体而论

(1)思想认识上不足

干部和居民绿化意识淡薄,对绿化不重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于当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农田或绿地都因经济效益的缘故,被划分或被低价出让给非农乡镇企业。虽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但却忽视了绿化问题。

(2)绿化水平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城镇除了绿色的农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单位门口以及院内少数可数的树外,几乎没有其它绿化面积,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普遍很低。这就说明,我们在进行绿地建设时,没有形成点(公园及公共绿地)、线(街道和主要道路绿化)、面(各单位和小区的庭院绿化)完整的绿地系统。

(3)缺乏管理

有些领导对城镇绿化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片面认为搞绿化投资期太长,见效慢。即使搞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是“一阵风”而过,没有按照城镇的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致使城镇绿化的整体水平低,质量差,与城镇其它建设不协调。

(4)缺乏科学性

在绿化规划时,缺少专业技术,不能体现本地园林绿化的特色。例如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方式,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或有刻意模仿城市造景,如修建喷泉、水池、小品,破坏了城镇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也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

(5)“大树进城”现象


(未完,全文共18252字,当前显示14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