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初探
【摘要】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以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为审计对象的一种跟踪审计。从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实践来看,政策执行情况审计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性资金收支的政策执行过程。总体来看,项目和资金流动决定于政策执行的目的,而项目建设和资金流动是政策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内涵、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探讨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事后审计而开展的一种全新审计方式,也是国务院为促进宏观政策落实授予审计机关一个新的职权。从国外审计实践看,美国《1993年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就授权审计总署向国会报告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审计的情况,监督联邦政府公共政策改革进程;法国审计法院从2007年起对公共政策执行作法律监督,评价政府部门遵守有关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2008年以来,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做为跟踪审计试点。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2015年、2016年审计署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以笔者所在的尤溪县审计局为例,2011年至2013年就组织实施政府债务、中小学校布局和社保、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等项目审计。2014年对22个方面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涉及24个部门单位。2015年之后,简政放权、权力清单等由政府法制、编制、效能部门监督,审计部门重点关注与稳增长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保障、情况,财税、金融、产业、外贸等政策落实情况。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内涵
1.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目标
(1)摸清情况。即对政策规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政策环境的适应性、政策运行的可操作性进行追踪,并向决策层或社会公众及时反馈真实情况,发挥审计的鉴证作用。
(2)绩效评价。即对照预期的政策目标,评估其实现程度,包括政策施行应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发挥审计的绩效评价作用。
(3)查处问题。即查找政策传递、部署过程中发生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揭示执行偏差,界定责任并向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问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4)提出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修正政策的建议,供决策者参考,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2.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特征
(1)审计对象的综合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以国家宏观政策的执行作为审计对象,涉及该项政策执行到的区域、单位甚至个人。
(2)审计实施的过程性。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其过程性特征是审计机关介入国家政策执行的全过程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3)审计评价的全面性。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相比,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需要对政策执行的效益性和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并从政策制度和管理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对策建议。
3.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重点
(未完,全文共11176字,当前显示13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