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
主讲人。赵培泉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新课程在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旧的模式。新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是课程管理与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大纲是刚性的,课程标准不是刚性的,是弹性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科书的编写只做出指导和建议。课程标准给教学与评价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灵活运用的空间。因此,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倡导“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致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
斯霞老师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也要备自己。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状态,思考和解决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诸多问题。备课时要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实际效果来看,备课时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课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笔者认为,备课还应注重挖掘教师自身的天赋。一节好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展示教师自身教学的个性美。用这种美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能引导学生自觉去学习。备课中最难的应该是把握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教学品位。教学品位就是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备课要找好教育教学的整体感觉,能把教育教学的真谛体会出来,从而给自己带来充沛的教育情感和教学激情。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学会多维度备课。比如可创建教师文件夹行动。教师文件夹的内容包括:我的教育观、课时教学计划安排、全景式评价材料、课堂教学设计、练习与训练材料、个性化指导方案等内容。创建教师文件夹行动既有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精美的导入能让有效教学设计之花吐香绽放
(未完,全文共7219字,当前显示12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