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经验材料
促进转移就业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
——长治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验与做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训农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向群众承诺的“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统筹城乡,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由输出体力型劳动者,到输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再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三级跳”。全市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从事二三产业和在外务工农民达到58万人,农民创业人数达到3.8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经验和做法是:
一、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坚持四个结合,狠抓了农民技能培训。
一是坚持订单式培训与菜单式培训相结合。本着“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农广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鼓励培训资源专业化发展,树立劳务培训品牌,立足市场,促进校企1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培训与“菜单式”培训。组织武乡农广校、长治超越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通过与企业、城市的联系沟通,建立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走“先招工后培训,以输出带培训”的路子,开展订单培训4.6万余人。组织长治爱民职业培训学校、各县农广校和职业中学等培训机构,以菜单形式向社会公布用工和培训信息,供农民选择,做到培训与市场挂钩,免费推荐就业,走“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开展菜单培训7.3万人。同时,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培训基地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广东等地设立了10多个劳务信息服务站,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适销对路”。
二是坚持转移技能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思路,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退耕农民技能培训等项目,组织各类培训机构,围绕向外输出与服务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累计达到近12.6万人次;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和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累计达到33万人次。通过理论讲授与实习参观的形式,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青年农民工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了一项职业技能。
三是坚持创业培训与就业培训相结合。围绕有外出就业
2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继续开展以基本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等的培训,帮助外出就业农民提高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就业能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对具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返乡农民、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创办企业、如何经营企业、如何管理企业,怎样做好市场营销,怎样实施维权,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降低创业成本,规避创业风险,学习创业技巧。近四年来,先后培训培养了3000多个农民微型企业家,进一步做大了农民创业这个群体,形成较为强大的群体优势。
(未完,全文共17349字,当前显示12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