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调研材料

为此,**市编办沿着改革的脚步,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事业单位的蜕变

在2000年改革的主体战役中,**市共精简事业机构155个,其中转体56个,撤消40个,合并59个。转体和撤消单位共分流人员1855人,其中转体单位1409人。

1、改革预期的理想模式

改革初期的总目标是使部分单位退出事业范畴。基本程序是:第一步实现政、事、企三分开。剥离延伸到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并到相应的行政机关;将纯公益性职能和生产经营性业务分开,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和人员推向市场。其转体改制的实质就是实现“一个置换、两个解除”,即通过量化部分国有资产置换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身份,解除事业单位对政府的依附,解除干部职工对事业单位的依附。在改制的具体形式上实行“五脱钩”:改革单位与行政或其他类似职能脱钩;与主管部门经费拨付关系脱钩;与行政或事业编制脱钩;与主管部门人员调配权脱钩;与单位名称脱钩。

可以说,改革的预期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理想的政、事、企职能明晰的社会共同体。

2、改革政策的运行轨迹

历经改革洗礼后的**市转体事业单位,在沿着理想化的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多数的单位和主流的人群逐渐步入了正常的轨道,可是部分单位出现了不适症状。为此,根据上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新出台的政策,结合**市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2001年以来,该市常委会议曾三次就相关深化改革的议题进行研究。市编办对相关的常委会议精神进行了搜索和解读:

2001年的研究意见。第一条“原事业单位转体为非企业后,由民政部门请示上级后,先进行登记,确定其法人资格”。从当时决策的意图来看,似乎要为转体的非企业单位寻求一个中间地带,使其在办理法人登记时,既不归属于事业,也不归属于企业。其中“民营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暂仍由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办进行登记”。这条应该是为规避企业法人登记、年检费用过高的问题所定。但从登记受理的工作主体服务对象的范围来看,仍然保持着事业单位的标志;第二条,“转体重组为企业和非企业单位的原有人员和新进人员在上级没有明确规定前,由劳动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如上级有新文件明确规定,则按上级规定办理”。这条意见相当于重申了转体单位人员的企业员工身份。同时,也为上级政策预留了一定的推行空间。


(未完,全文共19645字,当前显示9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