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立企业道德自觉的激励约束机制(精选多篇)

第一篇:建立企业道德自觉的激励约束机制

文章标题:建立企业道德自觉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引言

企业道德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在西方社会责任运动和中国传统伦理的影响下,企业界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承担社会道德责任。但是在经济理性的强大驱动力下,许多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企业道德责任,保持道德缄默。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在赢得越来越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同时,能不能自主履行企业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不仅是一个影响某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微观问题,更是一个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宏观大问题。因此,在形成了自觉道德责任的共识的情况下,建立企业道德自觉的激励约束机制势在必行。

二、企业道德的界定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道德不仅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的一般规定,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企业道德的界定,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一直沿用的比较权威的概念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上概念并没有明确揭示企业道德与非道德,企业道德与不道德之间的区别。我们并不否认企业道德应该是各种行为规范的结合体。我们还应该强调企业道德行为的主动性、行为的控制力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企业道德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是主动自觉,企业能够对行为和后果进行控制且其行为对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如果企业的行为是被动的,对行为和行为的后果无法控制或者对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不能产生影响,那么这样的企业行为就只是非道德行为,文章版权归公文素材库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不具有道德意义。如果企业的行为是主动自觉的,并且对行为和行为的后果可以控制,但是对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产生有害的影响,那么此类行为是不道德行为。

企业道德应当遵循正当的利益原则,允许企业的行为动机有合理的个人利益追求。企业的道德行为不应该提倡无私的奉献,强调行为动机的超功利性。企业在调节各方利益时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努力达到利益各方的共赢,而非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即在企业获得自身利益的时候同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企业道德以促进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基本特征,具有外部经济性或者利他性,同时企业道德遵循正当的利益原则,因此道德行为也符合企业经济效益。“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理念造就了蒙牛乳业的奇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责任感促成了长虹的辉煌。

但是奉献型经济伦理的土崩瓦解,导致了伦理道德标准混乱,社会行为脱序的局面。许多反伦理行为让我们触目惊心,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屡禁不止;信用水平低下,逃税现象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等,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不择手段。忽视道德、排挤道德、甚至不讲道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比比皆是。更不能接受的是面对社会的指责、舆论的讨伐以及消费者的遭殃,有部分企业管理者采取不是躲避就是藐视的不予理睬态度。面对企业道德责任的滑坡,我们不禁要问,企业道德怎么会沦陷。

三、企业丧失道德自觉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道德自觉的制度缺失

1、合理评价标准的缺失

道德本身并没有标准。通过行为规范,将其作为手段,致力于企业内外部和谐伦理关系的形成。然而传统企业伦理研究由于致力于建立企业行为规范,重点放在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谴责上,造成了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人们把企业道德规范看成是外在的。社会强加给企业的,企业一旦没有履行职责就遭到谴责和批评。在此前提下,人们对企业道德规范形成了反感、惧怕,进而出现逃避道德规范,逃避道德责任的心理,更不用说建立企业的道德规范。

2、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


(未完,全文共19994字,当前显示14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