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打造徐州沿运河绿色走廊和生态经济带
第一篇:(16)打造徐州沿运河绿色走廊和生态经济带内部刊物注意保存
调查与研究
第期(总
期)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2011年月日
打造徐州沿运河绿色走廊和生态经济带
中共徐州市委政研室《沿运河发展带研究课题组》
作为沟通南北的内陆水上交通大动脉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1000多年以来,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兴起起到了巨大作用。徐州的历史与京杭大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全长181.16公里,连通微山湖和骆马湖两大湖泊,沿线一县三区两市20个镇(办事处),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沿
—1—线地区不仅在因河聚商、因河兴业、因河筑城中加速了发展,也在沟通南北、对接东西、双向交流中实现了文化的大融合。京杭大运河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大运河是徐州的“黄金水道”。历史上京杭大运河以“漕运”著称,“漕运”成为古城徐州历史的重要篇章。目前,除湖西航道外徐州段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是我国内河航道仅次于长江的等级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航闸设施最为完善的内河航道。其二,大运河是徐州的“生命之河”。沿线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托运河,城市用水30%来自运河。依托运河及其支流的独特资源,沿线承载了较大比重的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其三,大运河是徐州的“城市灵魂”。“船舶往来,商旅辐辏”,各种商业文明和文化习俗交流渗透,碰撞出徐州城“北雄南秀”的城市特质和徐州人的“豪爽重义”城市精神。其四,大运河是徐州的“历史名片”。运河流域有北洞山汉墓、徐州古城、窑湾古镇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断面和追忆空间。
20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沿河地区开发经历了一个由繁荣到衰退继而再开发的过程。探寻运河开发历史,其显著特征是:在工业化初期,沿河地区是重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在工业化中期,水环境的破坏,以及铁路、高速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大力发展,使沿河地区逐渐衰退;在工—2—
业化后期,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对服务业的关注,沿河地区的再开发成为区域及城市发展考虑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时期,国家将建设沿运河发展带列入了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徐州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打造沿运河生态经济带和绿色走廊”,这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航道等级和船闸通行效率有待提高;沿河产业层次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压力较大。有利条件主要是:区划调整后,徐州成为微山湖滨湖城市,运河与故黄河市区段分别增加到60公里以上,两条大河纵贯市区,城市形态和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城市转型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期;随着近几年来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实施“三重一大”项目的实践创造和积累了办大事、办成事的宝贵经验。抓住沿运河发展带进入国家规划层面机遇,用好“黄金水道”,加快沿线区域跨域发展,成为当前徐州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总的目标是:以打造“滨湖沿河城市”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沿运河产业带开发建设,为徐州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徐州沿运河区域建设成为全国沿江沿河区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天蓝水碧、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带;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的经济发展带;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带;
(未完,全文共4132字,当前显示13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