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

摘要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是我们到上个世纪末的奋斗目标.随着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出现了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什么事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地看待和认真分析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怎样缩小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关键字:小康社会,贫富差距

1.正确理解和把握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

1.1小康社会的概念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2小康社会与贫富差距

社会的实现不是同时同步、同等,而是有先有后不平衡的。实现小康社会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实现。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同时,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自然条件、文化因素、原有的基础及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共同富裕,而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不平衡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差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有可能会拉大。[1]

2.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已基本实现温饱有余的小康生活水平,而且正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人差距正在出现拉大的趋势。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其的一个典型代表。

2.1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一度缩小后又有明显扩大,国家在收入的再分配上明显偏重于城市能因素,城乡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开始再度拉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夸大的趋势。90年代中期,城乡差距略有缩小,但是1998年以后,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2]

一方面,我国居民收人1998-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

52、

2.66和2.80倍,农民收入增幅由1996的9%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1.9%,而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保持在7%左右,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3]

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与农村居民无纯收入指标并不具有完全可比性,而且,前者往往容易被低估(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

待遇并不计做收入),而后者往往被高估(比如,一些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和不具备市场交换条件的产品也被作价计入纯收入等)。因此如果将两者调整到可比状态,尤其是将农民的纯收入和扣除生产经营性等支出后,调整为可支配收入,差距更大。据粗略测算,若按可支配收支计算,城乡差距约为3:1;若只考虑货币收入,差距扩大到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5—6比1差距正在出现拉大的趋势

2.2中国居民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4]

关于差距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调查得之都归结于以下几点:

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


(未完,全文共19020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