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资金供求矛盾很突出。作为县里银行的工作人员,谈谈我的看法:
一、县域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难点及成因
(一)金融方面
1、县域资金逆向外流,资金分流严重。从信贷资金流向看,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县域贷款投放萎缩。因上存资金利率较高且无风险,收益稳定,县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上存作为提高效益的首选途径,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资金“抽血”机制,使相当多的一部分资金未能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上。二是邮政储蓄近年来存款业务扩张明显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分流县域资金的速度加快。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主要以服务“三农”为主,对中小企业贷款虽有投入,但由于资金有限,也只是“杯水车薪”。
2、贷款投向制约。在外部环境尚未完善的条件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一是中小企业经营变化快,生产经营场所固定性差,或地处偏远,跟踪监督难;二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一旦出现资不抵债后,一些企业主一走了之,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损失,债权维护难。
3、县级金融机构贷款权限上收。为规避信贷风险,商业银行改变过去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县级机构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这种管理体制极不利于基层行贷款营销。
4、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风险约束机制,对提高银行盈利水平,防范金融风险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对贷款责任人只有约束,没有激励。贷款权、责、利严重失衡,难以调动信贷人员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5、基层商业银行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各基层商业银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吸收存款以及收贷收息上,未能充分发挥信贷增量的作用。缺乏培养基本客户的战略意识,欠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识别和控制风险,寻找利润空间的能力。
(二)中小企业方面
1、县域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一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二是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开发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中小企业负债率高、包袱重;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2、管理薄弱,理念落后,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现有中小企业大多数财务制度不健全,隐私式的家庭财务会计制度,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主观随意性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信息披露意识差,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难以考证。
3、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县域中小企业多数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大多是小作坊模式,可供抵押资产少。企业间的保证,规模大的企业贷款一般企业担保不了,规模小的企业贷款一般企业、大企业不愿担保,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保证单位。
(三)经济及信用环境方面
1、抵押登记难,收费高。企业办理抵押贷款需要到指定部门办理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办手续时间长,环节多、收费高。
2、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而且中小企业设立、兼并、重组有较大的随意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难,贷款无保证,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贷款收不回,还得增加诉讼费用,造成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和贷款投放信心。
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未完,全文共16117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