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推动经济社会谐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不断增加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我办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对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以及“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拟成此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理论的构成

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我们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我国较早时期的对外开放,侧重点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资金、设备、科技和管理等。同时,邓小平同志对“走出去”也有阐述,早在1984年,在论及经济特区时,他就为特区定位,即“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既要率先引进所需,同时也要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示、推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双向开放与交流。1992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国际市场。”1993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概念,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赋予具备条件的生产和科技企业对外经营权,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1996年7月26日,江泽民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紧研究国有企业如何有重点有组织地走出去,做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篇大文章。次年的12月24日,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提出来,并把它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1998年2月26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联系当时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谈到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时强调了六点,其中一点就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5月14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呼吁:“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0年1月20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把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抓紧解决的七个重大问题之一加以论述。2000年3月7日,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对“走出去”战略又有新的阐述。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002年“走出去”战略写进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未完,全文共14340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