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演讲稿
首先是赫尔巴特的生平及经历。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教育学史上享有“科学教育学之父”之美誉。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诞生。他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门类。主要贡献有教育目的论、教学方法论、教育性教学原理的提出、传统教育体系的形成。
从赫尔巴特在不同时期学术活动重心的变化来看,他的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第一时期: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第二时期:哥廷根时期(1802~1809)第三时期:格尼斯堡时期(1809~1833)】
。
赫尔巴特的理论形成的大背景: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从教育思想生成的逻辑看:教育思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指明目的,心理学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指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赫尔巴特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包括“训育”且涉及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可能目的”或“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或“本质目的”。所谓“可能目的”或“选择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或“本质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既然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教育性教学原则,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赫尔巴特的概念体系中,与道德教育直接有关的主要是“训育”这个概念。训育:指对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的培养。训育的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训育实现的六个基本措施或方法:(1)维持的训育。(2)起决定作用的训育。(3)调节的训育。(4)抑制的训育。(5)道德的训育。(6)提醒的训育。
第七,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讲,
(一)从经验、兴趣看课程内容
(二)从统觉看课程设置的原则
(三)从儿童发展的过程看课程的程序。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1、经验与课程。他指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获得了经验和同情。(同情实质上也是一种经验,只是更倾向于伦理和社会方面)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种经验往往是分散的、杂乱的,因而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课程内容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真正符合这种需要的则是直观教材,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排除
诸如罗马皇帝、天堂的天使这样一些脱离儿童经验的内容。
(未完,全文共21575字,当前显示13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