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样例5]

第一篇:《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

长久以来,经济学的分析是建立在人类理性行为假设的基石之上的。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金融学同样严格地吝守着“理性人”这一假设。在经济学家为我们描绘的金融市场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理性而精明的人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进行着各种金融交易,而通过这些金融交易,市场中的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会趋向自身的“合理价格”。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接受市场给出的结果使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市场总是理性的。在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眼中,曾经在金融学领域红极一时的市场有效性概念,也许是对这种理性最好的注解。

然而这样美好的图画只存在于经济学家们抽象的理论中,那些试图通过实际数据检验来证明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经济学家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尽管出于对市场理性的执著,更多的人以不断改良的计量技术继续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更多的检验工作,但是同时另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了我们的“理性人”假设有过于武断之嫌。这些经济学家开始吸收现代心理学中的经验证据,着手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进行修改。通过研究在这种修改后的理性的条件下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由此得出很多与已有的理论不同的结论,并能够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金融现象。他们的研究工作开辟了金融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行为金融学。

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行为金融学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从而逐渐为经济学的主流接受。在这其中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然而,这些还只是限于学术界之内。真正让公众了解行为金融学却是罗伯特希勒教授在2000年出版的那本畅销书——《非理性繁荣》。

希勒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向来充满着复杂难懂的随机方程和金融学术语。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希勒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觉当前美国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严重地脱离实体经济之时,他感到有必要写一本书面向公众的书来帮助他们认清当今股市的复杂本质。于是,经过他几个月的努力,《非理性繁荣》于2000年4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在这本一经出版就在华尔街引起轩然大波的书中,希勒教授提出了他对当时美国股市的观点。他认为当时的股市中存在着严重的投机泡沫,投资者对股市的过分狂热使得市场价格处在不合理的高位,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然而,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下去,在未来的十年获二十年里,股市的前景将会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希勒教授在书中为上面的论点给出了充实而详尽的论据:

首先,通过对美国股市近130年来市盈率指标的比较,希勒教授指出,目前的美国股市市盈率正处于一个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上。这种市盈率高峰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分别是在1901年、1929年和1966年。然而,每一次高峰过后总是伴随着长达十年或二十年的股市低迷状态时期。从历史经验上来看,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为当前的股市高价拍手叫好。

希勒教授进而分析了造成当时股市高价的结构性因素、文化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生育高峰的影响、媒体对于财经方面的关注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都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乐观,尽管在许多时候,这些乐观是毫无根据的。同时,自发放大机制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往往不能及时地认识到他们决策的错误,结果就是股价从一个不合理的高点被推向另一个更高同

时也就更不合理的位置。


(未完,全文共21994字,当前显示13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