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演进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一五”期间我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大发展时期。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资源型城市演进的理论源流,梳理出了资源赋存→区域优势→工矿企业→资源型城市的演进路径,并从动力机制、资金来源、人力资源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资源型城市演进路径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特点就是城市兴起或发展与资源蕴藏和开采利用紧密相关。“一五”期间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大发展时期,在中国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资源型城市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文试图对“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的演进路径做梳理,以期通过对资源型城市演进规律的分析,丰富对当时社会概貌的深刻认识。

一、影响“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演进的主要因素

1、从乡村到城市工作重心的观念

从乡村到城市重心的观念促使我国“一五”期间城市迅速发展,也推动了资源型城市的演进。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要求全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作为中心任务,而“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

[1](第588-589页)而服务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49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中财委计划局下设基建处,主管全国的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从整个工业最薄弱环节入手,重点恢复和发展国计民生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等行业,以促进城市发展。1952年9月,中财委召开城市建设座谈会,对城市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有重点地进行城市建设的方针,而重点则在于工业城市,由此开始了重点工业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揭开了城市建设始于工业城市的序幕。1954年6月的城市建设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非常突出,比如1952年重点建设的前三类工业城市中,具有明显资源性特征的资源型城市约1/3,1954年的比例约为1/3强,代表性资源型城市有包头、兰州、太原、大同、鞍山、抚顺、富拉尔基、本溪、鹤岗、唐山等[2](第37-38页)。

2、苏联模式的影响

“一五”期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演进是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必然结果,苏联工业化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未完,全文共25512字,当前显示10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