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张继奎„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东侧,通渭县总面积2912.7平方公里,总人口46.44万人,耕地面积183万亩,居全省第二位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扶贫困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县域经济实力。gdp是反映县域经济的综合指标,也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体现。2004年通渭县实现gdp85882万元,比上年增长9.5%,而且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是体现县(市)政府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是支撑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04年通渭县财政收入仅为2982万元,财政支出却达到了211537元,财政收支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人均发展水平。2004年通渭县人均gdp为1851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1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7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1.4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55.7元和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49元和87元;通渭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543.6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2347.9元和484元;通渭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5元,比全省、全市分别低1695.4元和409.4元。

(三)产业结构。2004年通渭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6.8∶14.3∶38.9,与全省、全市相比,一产比重分别高出28.7和5.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分别低34.2和12.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分别高出5.6和7.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偏低,

一、三产业比重较高,呈现明显的“哑铃型”,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大主要是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部分所占份额较大,恰恰是经济欠发达的表现。

二、县域经济滞后的成因

(一)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底,通渭县有建制镇6个,非农业人口2.44万人,城镇化率为5.25%,比全省、全市分别低23.36和5.5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县域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仍处于城乡分离、工业与农业分离的强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县城和乡镇功能单一,聚集和辐射功能较差。由于城镇化水平低,致使工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差,投资收益低,生产、运输和交易成本高,农业产业化滞后,农民向城镇转移较为困难。这些都将长期制约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贫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为严峻和深远。2004年末,通渭县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31万人,贫困面为5.4%。低收入人口12.3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9.1%。贫困人口主要是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差的这部分人。贫困问题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县域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起点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异常

艰巨。


(未完,全文共11500字,当前显示12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