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警鉴》和《镜鉴》读后感

吕润宏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前两天在陈宗德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教辅总支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了《警鉴》和《镜鉴》,学习之后感慨颇多,这两本书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发人深省。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尽管作为普通党员,面对的诱惑较少,还能够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我可以放松警惕。在我的周围同样充满的各式各样的诱惑,如果我忘记入党誓言,自身理想迷失、信仰动摇、就会导致持身不正、律己不严、交友不慎,进而踏入腐败的泥沼。

从《警鉴》和《镜鉴》想到为官做人。书中的大量案例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败的泥坑,就是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为人民和历史所唾弃。因此,常怀一颗律己之心,是我们作为党员的必备要素。恪守党的纪律,需要持久的毅力。书中的大量案例警示人们,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形形色色的诱惑往往接踵而至。起初,也许会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但是时间久了,一些人视线往往会模糊,思想往往会慢慢地动遥,是非界限开始不分,荣辱观念开始错位,灾难也就降临了。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1

己之心,这既是党性原则,也是修养方法。无论是修为政之德还是思贪欲之害,最终都应当体现在认真、严格的“律己”上。让我们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端正自己的品行,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曾鸿翔悔恨不已地说:“我没有算好家庭帐、政治帐、前途帐、生命帐。如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从《警鉴》和《镜鉴》联系教书育人。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清正廉洁,抛弃侥幸心理。凭心而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金钱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这个消费的社会,难免有一些杂念,要拒绝诱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吃穿住行样样都要消费,投资理财,提高物质和生活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否认“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是不碰“高压线”,不管哪种获得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建立在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下。“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酿成大祸,决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从书中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作为党员教师,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从而带动社会风气的

进一步好转。廉洁,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更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未完,全文共10490字,当前显示12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