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发言

各位领导:

首先,我在这里作个自我介绍。我叫邓祥光,现年43岁,土家族,中共党员,恩施市沙地乡人,现任沙地乡农业技术员。今天,给我这样好的机会,让我发言,我在此谈几点感受。

一、凡是看准了的事,既使是上刀山,也要做下去

我14岁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种田。当时,我们家里很穷,往田里投入也就不多,再加上种植方式粗放,一年的收入总是很少。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从田里挖出点名堂来。从那时起,我很少出门,赶集、串门、走亲戚,这些事基本不沾边,遇到非去不可的地方,我必须当天返回,无论路程多远,无论时间多晚,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看科技书和作笔记上,用在观察庄稼的长势上。周围的邻居都说我怪,种田就种田,书里头难道长得出苞谷、洋芋来。家里的人对我也不太理解,我一度成为当地的“怪人”。

凭着我在科技书中学得的常识,我开始了对马铃薯传统种植方式的挑战。当地的人种植马铃薯每窝播3个种薯,长出的苗又多又细,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争肥现象严重,产量低,大薯少。我先是试着把3个种薯改播为2个种薯,最后只播1个种薯,我发现,这样还是存在有的苗多,有的苗少,甚至还有空白窝的现象,生长很不整齐,要保证产量,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控制马铃薯苗芽数。1989年,我选了1亩地进行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实验,这种想法是我从苞谷营养钵育苗移载技术中受到的启发。这年,由于育芽时间太迟,又没有掌握好最佳移载时间,当年的产量与直接播种没有多大差异。但我没有放弃继续试验,1990年,我说服家里人,在自家的2.5亩地里全部实行了育芽带薯移载。在育芽期间,我饭也吃不好,觉都睡不着,整天围着苗厢转,对长出的芽苗,我就象看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终于成功了,产量每亩增长了50%,个个大得像红苕。当地村民们看见后,说:“真是神了”。


(未完,全文共2712字,当前显示7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