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监测分析报告(2006-2007)成果名称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监测分析报告(2006-2007)
成果类型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出版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部级)
成果内容简介
“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监测分析”报告项目,监测持续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09年,本次申报的研究成果为2006和2007年的年度监测分析报告。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2006和2007年的监测年度监测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
本部分主要是对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年度舆情态势的总结和概括,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舆情监测的背景与价值,二是监测统计与分析方法,三是年度舆情综合情况。第二部分:数据统计篇
本部分主要是2006年(4871篇)和2007年(3250篇)全年报道进行整体和分类统计,主要包括报道总量的监测统计、境内媒体与境外媒体的报道量统计、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的报道量统计以及每月、每季度的监测统计等。
第三部分:内容分析篇
主要包括中外媒体对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报道的报道内容分析、媒体结构类型分析、正面与负面报道、报道体裁和正负面关键词分析。
第四部分:典型事件篇
本部分选取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者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件如2006年的“重庆干旱”、“随州地震”以及2007年“洞庭湖鼠灾”、“三峡款项违规使用事件”等,分析典型事件中传媒视野与语境下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的角色及其如何进行危机与风险的应对和处理等。
第五部分:决策建议篇
本部分主要在对中外媒体报道监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事件,总结三峡工程及三
峡总公司的舆情态势,分析中外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报道的差异、原因,从与中外媒体的日常互动,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以及建立中长期的舆情反馈、应对机制等层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的策略建议。
第六部分:附录
本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组监测视野内的中外媒体、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等。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研究的创新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主要创新与学术价值:
第一,首次提出了对巨型企业作为社会舆论场焦点进行舆情监测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由舆论客体与舆论主体的双向互动及其内在机制构成,具有较强的学术解释力和学术涵盖力、学术预测力。从学术解释力的角度来看,它能够解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巨型企业为客体的社会舆论生成机制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化的总体趋势;从学术涵盖力的角度来看,它能够涵盖传统媒介、基于互联网形成的新媒介所生发、整合、提升与转化的社会组织舆论场域的各个主要的相关要素;从学术预测力的角度看,它能够有效预测社会组织在当下的金融危机蔓延、扩散与社会突发性群体事件高发叠加时期可能出现的重大公关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提炼了从舆论客体的责任者向舆论主体转化的动态传导机制。本课题运用新闻传播、危机传播、风险传播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学科学术资源,在长期追踪、深度洞察中国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引导社会组织从舆论客体的责任者向舆论主体转化的动态传导机制。这一机制的基本构成表现在:广泛分析国际、国内关涉三峡工程和三峡总公司新闻报道文本,考察报道关键词及其频次,进而为三峡总公司实施有效新闻传播提供对策与建议,使之适时发布相关事实信息,采取有效传播对策,从舆论客体问题的责任者转化为舆论引导主体。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解决了长期困扰舆论学与公共传播研究所涉及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巨型企业形象构建与调适的理论难题,极大地拓展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视野,从而体现出独特的学术价值。
(未完,全文共22151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