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建设思想阵地,把握舆论导向政治讲稿首都大讲堂
第一篇:侯惠勤:建设思想阵地,把握舆论导向政治讲稿首都大讲堂侯惠勤:建设思想阵地,把握舆论导向政治讲稿首都大讲堂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侯惠勤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在此,我通过“把握舆论导向,建设思想阵地”这个命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对于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行解读。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厘清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
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讲了两条:一是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二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意义在于:其一,意识形态工作对党来说是一项全局性、大局性的工作。其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在经济建设全过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工作。在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的工作。既要防止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使得党的全部工作都围绕意识形态,那是错误的;同时,如果把意识形态工作仅仅看成是局部的、一条战线的,可以时松时紧,那也是错误的。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讲到,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对此,全党还有一个公认的观点,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事;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同样要出大事;有时候经济工作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重大失误,一个政权也可能瓦解和丢失。对此,我们通过对意识形态历史转型的展现,加以剖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有了阶级,有了国家,就有意识形态。所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它存在了几千年。可是,这几千年的意识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发生在资产阶级国家诞生的历史过程中。
传统意识形态有两个特点。一是传统意识形态夺取政权所需要的舆论和巩固政权所需要的舆论可能不一致。因此,传统意识形态是断裂的,具有滞后性。比如:我国公元前475年,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统一了中国。但是,到公元前134年以后,董仲舒才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传统意识形态在国家权力面前,它是被动的,被选择的。二是传统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辩护色彩。就是为暴力辩护,为国家权力辩护。因此,传统意识形态又具有明显的依附性。
(未完,全文共9003字,当前显示9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