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聚焦“舌尖上的浪费”系列之四

人民网评:“舌尖腐败”岂能换个马甲搞“潜伏”

2013年01月29日08。28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其中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日前,记者暗访甘肃、福建、河北、河南、内蒙古、四川等10余家省级驻京办餐厅,大多均被告知,至少3日内餐厅的包间和宴会厅都已预订一空,“主要都是国企和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和年会”。多家驻京办餐厅负责人表示,由于驻京办餐厅更具私密性,接待的大多是政府官员,“与往年不同,受‘厉行节俭’政策影响,今年很多企业的商务宴请也选在这里。”

“八项规定”亮剑“舌尖浪费”之后,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各地酒店的政府会议、公务宴请明显减少,一些企业单位取消了年会,往常年底生意爆棚的酒店、活动策划公司则经营惨淡。然而,公务宴请表面萧条的背后,却是“舌尖腐败”在一些地方换了个马甲搞起曲线变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公款吃喝转战“内部食堂”,到一些公务宴请“隐姓埋名”低调入驻各驻京办餐厅,宴请标准不仅没有因禁令大打折扣,反而“预定的大多是包间,档次更高了”。高调吃喝变成低调腐败,这很有点像“表哥”杨达才之后,“官场从此不戴表”。当公款吃喝低调“潜伏”成更隐秘的腐败,规则在现实中被架空,令欲行而禁难止,就是更需要警惕和反思的现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放在“舌尖浪费”这件事上,其实就很能说明公款吃喝之风为何那么难以遏制。一个人吃惯了山珍海味,你突然要求他吃粗茶淡饭,主动勒紧裤腰带管住自己的嘴巴,那他肯定会不适应。普通公众管不住自己的嘴,随便浪费、奢侈铺张,那是人性与道德问题;官员管不住自己的嘴,公款吃喝、奢靡浪费,甚至面对禁令“顶风作案”,那就需要用制度去规制舌尖上的腐败。

关于反腐,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就曾有论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现在,对于“潜伏”的“舌尖腐败”,也是时候编织制度的笼子,去关住随意出界的权力了。

防范舌尖上的腐败,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建设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三公账本公开;另一方面也要启动监督、问责机制,内部调查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该处罚的处罚,该问责的问责,该公布的公布,才可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让“潜伏”的腐败失去生存空间。

第二篇:舌尖上的浪费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亲爱的

同学们:

有关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我们倡议,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倡议,家庭餐桌上,倡议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未完,全文共7064字,当前显示14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