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复制时代的作品相对于其原作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同时又舍弃了只有原作才有的“光韵”。比如本雅明说:“它(复制技术)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加以欣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

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丧失了其供人膜拜的价值,表现更多的是其展示价值。原始时代的艺术更多的是为其政治服务的,比如原始的巫术,是需要艺术为其服务的,但它未必就不是特定的人们为了维护其生活上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欺骗众人的手段。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具有可修正性,但是却是以丧失永恒价值为代价的。古希腊的雕塑像虽然不具有这种可修复性,但是“处于艺术巅峰的永远是这些不可修复的东西”。电影作为复制时代的艺术就具有这样的可修复性,人们可以根据观赏效果采用蒙太奇的剪辑的方法把本不相关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使顺序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在观众眼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电影对现实的表现,在现代人看来就是无与伦比地富有意义的表现,因为这种表现正事通过其最强烈的机械手段,实现了现实中非机械的方面,而现代人就有权要求艺术品展现现实中的这些非机械的方面”。

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改变了大众和文艺的关系。

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以电影为例,它带来了让人们为之耳目一新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强烈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电影通过各种技术各种拍摄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狭小的空间给我们无限可以想象的空间。“……电影深入到了这个桎梏世界中……炸毁了这个囚笼般的世界…..”,“特写镜头延伸了空间,而慢镜头动作则延伸了这空间中的运动。”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已经无暇再面对一幅画去深思它的艺术效果,亦无暇去面对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在劳碌了一天一星期之后,摆脱工作的乏味和无聊,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开怀一笑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所以那些具有强烈的震颤效果和喜剧,才是最受欢迎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正如本雅明所说:“消遣性接受随着日益在所有艺术艺术领域中得到推重而引人注目,而且它成了知觉已发生深刻变化的迹象。这种消遣性接受则在电影院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第二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

摘要。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表达了和法兰克福学派正统思想不一样的声音。他试图积极地理解技术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化,认为这是现实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催生艺术功能的转型,使其具有政治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而在这其中,摄影术和电影又是极其重要的代表。

关键词:机械复制,技术乐观主义,灵韵,艺术大众化

机械复制,简而言之,就是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使用技术对艺术品达到批量生产的效果。复制艺术活动是古而有之的,收藏家或者艺术家出于对作品的欣赏和对拥有的渴望,继而采用复制的手段来占有它。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促使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也使艺术的复制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仅仅是少量的复制,而是大量精细的再制,这是打破传统的,所以在其现之初便受到许多的争论。本雅明讲到,“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从印刷开始的对文字的机械复制,再到石印术的出现,形象复制成为可能,“这种复制方法第一次不仅使它的产品一如往昔地大批量销入市场,而且以日新月异的形式构造投放到市场。”①而短短的几十年之后,摄影术和电影的发明则再一次产生了对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本雅明称这两者为“最富有启发意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并且都反过来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


(未完,全文共10406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