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旅游节庆的创新和转型

多年来,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中,旅游节庆也以它特有的形态和作用风生水起。一年四季,东西南北,各地的旅游节庆活动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蔚为壮观。

旅游节庆是指依托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资源,以提高城市或地方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旅游者为目的,而举行的主题性节日盛事。当代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体验型经济,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和带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节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传播窗口,是旅游城市的重要营销平台,是节事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产业节点,更是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所以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节庆,也确有不少旅游节庆办得有声有色,充满魅力。但是纵观各地,也有许多旅游节庆背离了原来的意义和价值,有的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有的一时热闹但难以为继;有的不惜重金却效果平平。

“节”,本是节日之意;“庆”则为“庆贺、欢悦”。旅游节庆就是值得人们欢庆的旅游的节日。人们为旅游而来,因节而聚,因节而欢,因节而庆。所以,旅游节庆最本质的定位和价值,应该是“城市的名片,旅游的盛事,百姓的节日”。旅游节庆应“以文化为魂,以社会为根,以旅游为核,以大众为本”。以此来审视林林总总的旅游节庆,需要来一番重新认识,来一番创新与转型。

(一)从“明星主角”到“大众主体”

旅游节庆应是旅游的盛会,百姓的节日,大众为主体。可现在不少旅游节庆却本末倒置,让少数明星充当主角:一是演艺明星。不惜重金请来几个演艺明星举行一台晚会,以为就能让本地的美名远扬;二是政治明星。千方百计邀来几位高层领导、尊贵嘉宾亮个相、致个词、宣布一下开幕,以为就会使本地的地位和形象“一夜提升”;三是历史明星。挖空心思找出一个与本地有联系的历史名人(哪怕是牵强附会的),冠个节的名,寄份追思情,以为就会有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有的节庆活动甚至把普通百姓拒之门外;有的节庆期间,因接待嘉宾而导致旅游团队住不进当地酒店;更有地方当地老百姓全然不知在搞什么节,认为与己

无关。如此,何谈“因节而欢,因节而庆”。

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旅游节庆应该坚持“大众主体”,百姓参与;那么不少旅游节庆是不是应该还节于民,还节于游,还节于庆呢。

(二)从“攀高比大”到“个性张扬”

现在的旅游节庆有一种倾向。就是起码是“中国xx节”,动不动冠以“国际旅游节”的牌子。当然,旅游要开拓国际市场,城市要提升国际形象,开展国际旅游节庆活动确有需要,尤其像上海国际旅游节、北京国际旅游节等都非常成功。但是,一哄而起现象值得置疑,有的偏僻小县根本没有国际游客,也非要整出个“国际旅游节”来;有的城市旅游节庆为了体现国际性,只得想方设法拉来几个外国人;似乎规格越高越好,口号越响越好,认为举办了国际旅游节,我这里就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啦;有的甚至把举行高规格的旅游节庆作为政绩工程,不惜劳民伤财。这种盲目攀比,名不副实的做法大可不必。

旅游需要“吆喝”。但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国内外游客,关键在于宣传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当地百姓骄傲,从而吸引人们慕名而来,参与进来。所以只有“师出有名”,名副其实,才能“名扬四方”。与其跟风攀比,贪大求洋,不如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办好一个具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旅游节。比如一些地方的民歌节、美食节、菜花节、冰雪节就很实在而有特色;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更是个性张扬,令人向往。彰显地方特色,紧扣旅游要素,这样的旅游节庆不仅人们容易记住,而且近悦远来,参与度和知名度会不断提高。

(三)从“现代节庆”到“传统节事”


(未完,全文共13900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