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麻阳苗族盘瓠文化遗存现状调查
蒋慧
(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10062)
摘要。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湖南湘西地区,以麻阳苗族为代表,认为盘瓠是苗族的始祖。盘瓠文化是中原华夏文化与苗族农耕文化等文化相结合后所形成的地域性复合型文化。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结合对其他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成文,希望能为今后盘瓠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盘瓠;保护;传承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具有至今保留完好的世界仅有的盘瓠图腾族徽、家祠性质的规模化盘瓠庙建筑体系和独一无二的祭祀习俗,是盘瓠文化的古都。盘瓠文化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
①化遗产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截止2011年12月麻阳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8个。下
面着重介绍几个与盘瓠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的情况。
一、盘瓠祭
盘瓠祭是盘瓠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巫文化宗教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祭祖为核心的端午习俗,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麻阳五月划龙舟是为了祭奠先祖“盘瓠”而非纪念“屈原”。麻阳盘瓠祭是以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漫水村为核心区域,一锦江河沿岸高潮村镇、兰里镇、绿溪口乡、隆家堡乡、江口墟镇、长谭乡、锦和乡、郭公坪乡、尧市乡10乡镇各村寨为中心区域,辐射麻阳境内所有的村寨。整个盘瓠祭的过程大致分为:开神门——唱大戏——龙下水——龙舟赛。目前已查明的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但是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因素使得各盘瓠庙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只有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郭公坪乡陈家坪三处。
为了更好的保护盘瓠文化和盘瓠祭,1988年,漫水盘瓠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漫水盘瓠庙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漫水村被湖南省苗学会确定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2006麻阳苗族自治县申请将盘瓠祭加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参与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五年计划。至2011年,该项目保护计划已搜集各类媒体报道12次(篇),接待专家学者38人次,搜集影像资料11小时,制作光碟3套,文字资料积累30余万字,数据资料22g,投入2万元启动资金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建成盘瓠文化展览馆,搜集盘瓠文化论文12篇,组织撰写学术论文15篇,完成盘瓠大殿室内外雕塑15座,雕饰300余平方米,积累照片2000余张。于此同时,为了发扬盘瓠龙舟,政府耗资550万元修建了千米龙舟大看台。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摄制组来到漫水,拍
②摄制作了内容精彩的旱龙舟专题片,6月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
二、花灯
花灯本是汉族艺术,随着苗汉文化相互交融学习,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为苗汉人民所共同喜爱的民间艺术,有“南方二人转”之称。麻阳花灯是湘西花灯的典型代表,它具有一套完整独特的表演程式,并在原有汉系花灯中融入了苗族特有的巫傩文化创造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麻阳花灯戏”在其创作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定型为湖南省地方保留小剧种之一,并在1990年被收入《湖南地方剧种志》。
但现在花灯剧的发展状况却很不乐观。一方面花灯剧团本身存在着老艺人年事已高,传承能力不强,年轻人对传统剧目缺乏兴趣不愿继承,遗留资料不多,观众群体萎缩,剧团经费不足,缺乏财政补助,演员待遇低等种种问题,另一方面,花灯戏的项目保护单位履责力不从心,花灯戏演艺业未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少有传承活动和展示,这导致花灯剧团在传承和发扬花灯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甚至有面临失传的危险。
(未完,全文共16059字,当前显示14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