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第一篇: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文章标题: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风景这边独好—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纪实

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向培养”工程,是我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创新性工作。年初,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决定》以后,各级党组织精心运作,全力加

以推进。这场声势浩大的着力打造农村先进群体,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工程,绘就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认识党、加入党、跟党走,迎风招展的党旗下凝聚了一大批先进分子

看着自己的60多头牛和百十只绒山羊,**县后安镇腰堡村青年农民李耀刚心里乐开了花。数着卖牛换来的钞票,他激动地说:“靠近党组织使我在致富的道路上得到了更多、更直接的帮助,事业不但没有受影响,还越干越大、越干越红火了,还是跟着党干有奔头。”这个在当地出了名的养殖专业户,因为怕入党麻烦事多,一直没写申请。“三向培养”工程启动后,党组织和群众推选他为“培养对象”,他也明确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又养了100只绒山羊,还带动了8户村民发展养殖业。潜心温室花卉生产的韩素芳,现在是顺城区前甸镇靠山村的新党员。“我富了,现在又入了党,周围人都特羡慕。要想大发展、发大财,还得靠党组织。”从一名致富能手到一名新党员,韩素芳对“三向培养”工程感激万千。

在农村,不少在致富上有“两手”的致富大户和能人,只顾埋头致富,忽视党的力量的存在,缺乏政治热情,至今仍然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使一大批李耀刚、韩素芳式的致富能手,凝聚到党旗之下,同时,也为追求进步的广大群众树起了一座航标,在农村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

新宾县北四平乡冯家村的群众就是被这种鲜明的政治导向所吸引,发生明显变化的。以前这个村申请入党的只有5人,且年龄偏大,开展“三向培养”以来,看到培养对象致富有党组织帮,进步有党组织管,申请入党的一下子猛增到26人。

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向党员方向培养的致富能手中,已有163人加入党组织,306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04年,全市农村新提出入党申请的青年农民有578人。

带头富、带领富,辽阔的天空“头雁”奋飞,党员先进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能够带头富、能带领群众富的党员,才是个好党员。“三向培养”工程着力打造的就是党员的这种“双带”能力。为此,农村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党员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为有强烈愿望但想富不会富、致富刚刚起步的党员找信息、传技术、帮贷款、上项目。清原县清原镇镇东村农民党员陈彦民几年前就搞大棚蔬菜生产,因规模小,加之他缺经验少技术,年人均收入总是在当地平均线以下,看到村里其他人越来越富,小陈急得团团转。他被确定为“三向培养”对象后,积极参加镇党委举办的培训班,还随班参观了大棚蔬菜生产先进典型。村里及时为他调剂用地,又帮助新建两栋大棚,镇帮扶干部农业站站长宫长喜每隔几天就往他家跑,手把手的教技术。现在,他搞的套种、兼种立体式棚菜栽培,一年多出三茬菜,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1.4万元。

给党员插上腾飞的“金翅膀”,成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以此塑造农民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组织全新的共识。为此,乡、村两级党组织千方百计为党员致富创造条件。一年来,共帮助选择发展项目752个,传递致富信息3054条,提供技术服务5262次,协调信用贷款819.4万元,协调其它贷款478.3万元,除贷款外注入其它资金1011.1万元,调剂用地2113亩,结帮扶对子3949对。


(未完,全文共13447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