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作者:陈道千
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针对长裕村的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长裕村是原长流村与裕溪村整体合并的,占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100人,辖13个自然村共1740户,现有可耕种土地4000余亩,村民收入大多以务工经商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在全镇位居中上游。长裕村的主打产业是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道路基本硬化,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特别近几年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绝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进了企业。但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宽裕却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农村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都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
一、长裕村环境现状
(一)土地资源逐年匮乏,可耕种土地破坏严重长裕村原有耕地近7000亩,其中稻田约6600亩山地约400余亩,过去长裕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因招商引资以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占地建房共用土地近700亩,目前长博路两旁的耕地基本开发。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自九十年代初,原裕溪村在圩区开挖农田搞渔业养殖,本世纪初又新兴特种水产养殖,致使圩区约2000多亩良田变成了蟹塘、鱼塘。近两年在十八亿亩的红线控制下,土地无序占用才得到有效控制。
(二)石臼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臼湖在二十世纪初水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致使石臼湖的水域锐减到四十万亩。因围湖造田致使沿湖一带常闹水灾,特别是54年、76年、83年、98年等,给沿湖周围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从兴修三峡大坝后,水灾才得以缓和。
二十世纪末湖阳乡、大陇乡因大兴特种水产养殖,原先开挖农田养殖发展到在石臼湖围网养殖,获得了一定的利益,2004年底石臼湖博望范围内也开始兴办围网养殖,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投养蟹苗的密度过大,致使水草、螺蛳被螃蟹、青鱼食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因投放大量的饵料——臭海鱼,使水质变坏,难以净化。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恶性的捕捞,使石臼湖的水产物种逐年减少,如原先盛产的河豚、甲鱼、鳗鱼、白鱼、银鱼等已近灭绝,原先的青虾、子虾、白虾也少之又少,天然水生植物湖藕、菱、茨菜被破坏,水禽也不敢栖息。
(三)饮用水安全没有保障
长裕村有80%的村民饮用镇自来水,仍有20%的村民饮用当家塘的水,而镇自来水水源是石臼湖,2009年夏因石臼湖发生大面积蓝藻再加上浮草聚集被烈日暴晒腐烂,致使饮用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博望水厂停止供水一星期,造成居民用水恐慌,一时间桶装水价格暴涨。
(未完,全文共14059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