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藏族民俗风情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吴凯

学号:46号

教学班学生序号:20305081314

任课老师:方胜虎

藏族民俗风情

藏族同胞千百年来居住在高寒、广袤无比的青海高原上。在与艰苦环境的斗争中,形成了彪悍豪放、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他们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在衣、食、住、行及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有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风情。为适应高寒及游牧生活,他们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间解带当被,平时露出右臂,行动更为方便。藏族妇女的发饰和藏袍装饰品十分引人注目,尤其金银首饰,显得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饮食主要以糌粑具有营养丰富、味香耐饥、便于保存携带、制作简便等特点。牛羊肉亦为藏族人民的主食。牛奶发酵制成的酸奶,是他们夏秋最喜欢吃的食物。以游牧为主的藏族同胞住在牛羊毛织的黑色藏式帐篷中,结构简单,便于搬迁。在帐篷内部供奉佛像、经典、酥油长明灯。牦牛和马是藏族的主要交通工具,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青南高原是世界牦牛分布众多的地区,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用以供乳食、肉食、驮用生物、拖民运输工具等。草原上的赛马会、赛区牦牛是习以为常的文体活动,很受人们欢迎。

藏族同胞具有热情好客、尊敬老人、扶危济贫的美德,非常注重礼节,在节日或重大场合见面,要互敬哈达,以示尊敬。藏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整个藏区是歌舞之乡,不仅在男婚女嫁的日子或宗教节日,就是平日闲暇时间,不分男女老幼度地而坐,也会以草原为舞台,以蓝天为幕布,欢歌跳跃,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给辽阔、寂静的草原带来了无比欢乐。每年

七、八月份举办的集民族体育、民族歌舞和物资门外汉为一体的赛区马会,隆重而热烈,是藏族风情的最直接表现,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一、服饰文化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哈达是藏族服饰中最重要的一种装饰品,也是西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用品,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祈福、尊敬、友谊、真诚。哈达的质地、规格、颜色、长短有所不同,织造哈达的用料,以往多为生丝或麻,近些年来用人造纤维织造的渐多。哈达的折叠方式,因档次、用项的不同,也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藏族尚白,以白色象征圣洁、真挚、坦诚,所以常见的哈达多为白色。此外,还有以蓝、白、黄、绿、红五色分别织就的五彩哈达,各有寓意,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分别表示蓝天、白云、江河、神灵、大地。

二、节庆

春节。藏族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农历腊月,都兰农牧区藏族群众开始制作新衣,打扫房屋和帐房,购置过年用品,腊月十二以后,家家户户开始烹炸油饼、蒸馍馍,煮肉、购置烟酒糖果。除夕夜,人们饮酒放鞭炮、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未完,全文共35451字,当前显示13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