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山西新农村建设村级调查报告

摘要。自2006年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省各个地级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各地市进展不同。文章结合山西省11个地级市33个村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对调查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新农村建设实现情况、新农村建设中问题及难点、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农村资金缺口较大,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调查

2006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解山西省六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综改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绩效测度与评价”课题组于2012年8月14至29日对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阳泉市等11个地级市共33个村,每个村庄选取15户进行调研。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选取村里的定点观测户为主要调研对象,其余的按照等距抽样的原则选户,共495户。同时,对33个村的村干部(村长、村支书、村会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获取村级信息。在山西省11个市33个村中,共发放村级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100%。在村级调查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被调查村基本情况

(一)“一肩挑”、地处平原、农区型村庄占多数,村庄规模不同

调查显示,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情况占多数,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的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占57.6%。14个村地处平原,占42.4%;10个村地处丘陵,占30.3%;9个村地处丘陵,占27.3%。农区型村有19个,占57.6%;而城郊型、城郊型兼农区型、工矿型、城中型分别有9个、2个、2个、1个,分别占27.3%、6.1%、6.1%、3%。

村总户数、村总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劳动力总数、从事农业人口数统计情况见表1。

(二)主导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

调查表明,农村的主导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占到村总数的66.7%,其中种植业占60.6%;养殖业占6.1%。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于农区型村庄(65.5%)。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3个,占9.1%;其中采煤(工矿型)占3%,砖厂(工矿型)占3%,加工工业(城郊型)占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1个(城中型),占3%。

(三)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推进时间越短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越低

调查显示,33个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小值为2550元(该村为推进村),最大值为25980元(该村为试点村),均值为7591.12元。将33个村按照试点村和推进村比较发现,2006年全省第一批试点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达11099.83元,2007~2011年这五批推进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为6811.407元,2007~2011年,推进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值呈下降趋势,2007年推进村均值为7562.5元,2011年推进村均值为5698.75元。通过与各地市农委访谈得知,这是由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造成的。2006年,山西省选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均是经济条件好、有产业支撑、领导班子强、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而2007~2011年选定的推进村其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较差。因此,2011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经济条件较差,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值与2011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仅仅高出1.7%,见表2。

二、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占八成,均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

调查资料显示,6个村为2006年试点村,占18.2%。另外27个村是推进村,占81.8%,见表3。


(未完,全文共15099字,当前显示14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