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布局协同规划问题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
2、地表空间和理智的科学机理
3、近期协同规划的策略
以往;5年规划,2个100年,结构比例,增长速度,重时间序列的发展规划,请空间序列的布局规划。苏联计划模式-5年技术是,生产力布局委员会(布局、城市、村镇规划)=建委会,没有达到发改委的高度。苏联产业空间分工,制造业效益好,农产品效益差,默认了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产业链分工差距,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回馈,区域差距,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差距。
进来: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规划边界不清,不能有效衔接,定位冲突——协同规划1我国空间布局规划的协同状态
1.1发展类和布局类规划难以衔接
例子。北京,城市人口、建设用地,规划在时间点上不衔接。每个省的规划都是基数放大。
1.2不同空间规划的统一规划内容缺结果不同
邓小平,沿海三大龙头带动内地,轴向开发,上海,南京,西安;珠三角——西南地区;十八大规划中的问题,不能修改。
1.3同一类规划因行政区划而不相协调
北京与天津的衔接,河北偏向于自身城市的连接,
辽宁海岸带开发强度过大,超过2/3,发达国家1/3,李的五点一线对辽宁没有实质性的贡献;空间结构无序。与没有规划,在环境破坏上是一样的。
原因浅析:缺乏顶层设计、整体安排、高效协调、动态优化的体制机制设计
严重的部门、地方利益壁垒。
对布局规律认知问题,首先不仅是决策者。很多问题,是常识问题
丝绸之路方面的规划,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很高,如何提高。人均产值低,第三产业比重高,仍需要补课。
很多领导认为,现代化必须城镇化,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现代化水平,不健康城镇化(人口增长大于经济增长,积聚大量贫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城市空间合理组织的科学机理
地球科学视角;地域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最大化,人类需求最大化都是不合理的。
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空间结构,(1)点轴面系统的设计,网络化结构设计(2)比例关系,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工业化前期,生态空间被挤占,工业化后期压缩生产空间
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建设用地占13%-15%(偏小,实际不超过20%),珠三角早就超过1/3,土地开发强度大,低价值低效益使用,国外土地资源节约,城市不是给活人设计的,土地浪费。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一块小地方,李克强中欧城镇化高层论坛,欧盟找不到那么大的会议室。大片的森林,美丽的城市。51%留给生态用地,1\3的开发强度。
系统开放和流空间的增强
20世纪,全球化,
建设北京的科技研发基地,网络本身可以再空间上布置。国外著名的大学都没有依托大城市。美国教育的中心就不是在纽约。北京是所有的中心,只纳新不吐固。
功能越高,规模越大
是有大小不同规模的差异,但没有等级高低。城市群,一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均衡,此为前提。北京高考,三甲医院比例。公共服务的均衡,并非一样,而是互补。
三大问题。不能回避区域竞争力问题;对内民生问题,粮食补偿,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流动,技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吴良镛
3近期协同规划的实践策略
纵向系列的不同尺度的空间规划的相互衔接,横向系列的空间布局规划的相互协调
北京的发展,害人不利己。密云,官厅水库是北京和天津共同的。北京参与张家口和承德的决策。过去,现在的问题根源于功能和规模上占了便宜
国外不同政党之间规划的稳定实施和延续,博弈的稳定点是科学性,工业化之后国土空间得以保持。
顶层规划仍然是5年计划,体现最高政治使命,5个统筹,5位一体,空间规划上矛盾确定开发强度的上限,保护程度的下限。
主体功能区划
国土规划
优化生活空间,调整生产空间啊
德国,修改之前规划的机制
(未完,全文共16540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