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点评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要问我最钦佩什么。我最钦佩见义勇为。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

我钦佩见义勇为,但前提应该是保护自身的安全。这不是自私,而是合乎自然的人的本性所在。所谓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对于罪恶,我们作为普通的市民,应该在力所能及和保护自身的基础上配合警方打击罪恶但是,我依然会坚持我的观点,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正如香港的电视宣传片里面说的:“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耳朵、用我们的手去配合警方打击罪恶”。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救死扶伤和见义勇为的故事跃入眼帘,任何一个的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慨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让我们看到:世界就是美好的,人心就是正义的灵魂所在。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见义勇为者当之无愧,他们是社会正义的代名词,是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就有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无私精神。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时代呼唤英雄,社会需要英雄,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把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第二篇: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舍己救人,抗洪抢险

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共产党员本色——张孔祥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在我们营口美丽的辽河岸边,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演绎了平凡中的伟大,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诠释了军人特有的本色。他就是辽滨公园旅游游艇的经营者——张孔祥。

张孔祥,男,60岁,中共党员,是部队的转业干部,从企业下岗后,在辽滨公园从事旅游观光生意。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十四年间他奋不顾身,从辽河里救起近五十条鲜活的生命,两次拾到现金,合计6万多元,归还失主,多次抢救国家财产,为国家免回经济损失5万元。并评为2011年营口市见义勇为标兵,2012年营口市道德模范。仅2012年9个月,他就从辽河中救起11人,在8月初的盖州市特大洪水中,救出被困灾民500余人,被灾民誉为西海办事处的救命恩人。具体事迹如下:

2012年4月24日及5月22日晚上,不知何人将公园内10多个高档回收箱扔到辽河中,回收箱顺着河水向下流漂去,为避免国家财产受损,张孔祥马上驾艇将回收箱一个个捞上来,送回公园。

2012年5月5日,张孔祥正在岸边休息,有消息传来,在太古码头有人跳水自杀,时间就是生命,张孔祥闻讯赶紧驾游艇赶到出事水域,跳入河水中将这名60多岁的轻生女

1救上岸,并交给赶到的西市公安分局干警手中,他才放心离去。


(未完,全文共12719字,当前显示14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