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
摘要: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是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威胁,为保持其原生态的状况,从现在开始国家政府人民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要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字:生态环境、石漠化、生态旅游,贫困问题、经济发展、教育、交通
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在有着诸多种种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但是各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以及充分的应用,使其经济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暑假有机会到西南地区游玩了一下,主要是云南,一路走来对其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现状略有感触。所以就其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及建议。
首先就其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害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重建。西南山区虽然森林资源丰富,有很多的原始森林,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山区资源的一步步开发,使得其原有的神态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挑战。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就我一路所见,几条大河的发源地翻腾流淌着得河水似滚滚黄河,其含沙量于混浊度与黄河有并驾齐驱之势。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
森林植被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森林植被破坏是加剧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沙尘暴频发等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伴随着经济发展滥砍滥伐的现象十分严重,西南山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大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植被的破坏使得森林功能大大减弱,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植被的破坏对气候也构成很大的威胁,植被破坏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链断开,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使得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在贵州地区。降水减少,使得河流径流减少,河流趋于断流,湖泊萎缩,湖泊对调节气候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反复循环使得气候更加的干旱,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一后果将不得而知;河流径流量减少,对农业灌溉存在很大的威胁,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将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局稳定。在当今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水资源缺乏将是制约其向前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因素。
西部地区生态破坏严重,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先天脆弱的自然条件固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是加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和症结所在。(1)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水平低,贫困和生态脆弱互为因果、(2)“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农耕地面积过大、(3)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4)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综而不合。
(未完,全文共24677字,当前显示12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