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增强区域改革中的问题意识

编辑:admin时间:2012-5-814:35:00

在区域范围内推进特定的教育政策或项目,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大的如教育均衡、教师流动、学前教育发展,小的如地方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评价机制转变等。其实,这些都蕴含着一个显性的命题,那就是教育行政管理思路要发生变化——由常规管理转向区域教育的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特别是在各地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后,国家、省、市级的各类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大量涌现的背景下,笔者认为,要使这些项目最终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尽可能地处理好几种关系。

首先,应重视顶层设计中利益关联方的协调。改革实质上是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重新调整。目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所开展的区域推进项目,或需要关联方打破固有的传统观念作新的工作习惯和方式调适,或需要调整部分部门、群体或个人的切身利益。即便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虽然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体薪酬水平,但有的地区因设计不精、表述不当,反而影响了相当一部人的工作积极性。“你表现好,收入增加,是从我的份额中拿走的。”如果学校的总体舆论不好,一些原先的骨干教师反而不敢过于追求工作业绩。相信任何改革项目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总是想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但实践中出现的走样,正是因为在设计中利益关联方协调不周造成的。所以项目设计时如何加强先期调研,理清利益关联方的矛盾所在,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应是行政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

其次,应增强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大凡涉及深层次问题的改革项目,决不是一个文件、一次会议所能推进的。再周全的设计也不可能预测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有时一个细小环节的处理不当,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项目,各学校成立一个学校理事会或校董会并不难,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社会理事或不熟悉学校的情况而无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校方没有设置常态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导致他们对学校事务逐渐失去持续关心的热情,结果学校理事会也成为了摆设。从笔者了解的成功或失败案例来分析,以课题研究的思路来推进项目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课题研究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提得越多、越细致、越深入,课题研究就越有深度,项目推进就越能深化。更重要的是,将项目推进的工作与课题研究的成果很好结合,取得研究与工作的双丰收,有助于提高项目核心组与执行者的积极性。

再其次,要关注典型培育中的引路价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逐步推广是区域教育改革中的常规工作思路,但实际推进中往往出现典型经验不能起到面上示范的情况。如有的县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或小班化教学模式,在试点学校是成功的,但在推广到面上时就难以深入,停留在表层化、形式化状态。其原因之一,是典型培育常常是选择办学基础较好的学校。“学习了典型,理念很新,经验很好,但我们做不到”,这是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基础薄弱学校的普遍感受。所以典型培育应从最不容易实施的学校开始,尤其是从一批山区学校、薄弱学校先行突破。

作者:朱永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谈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谈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应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一、切实增强问题意识


(未完,全文共8992字,当前显示14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