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

作者:不详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eduwe.com发布时间:2005-3-2319:06:44强烈推荐:在6ku.net发短信下载新课程课件,10秒钟即时下载,安全方便。

一、问题的提出

1、计算机是一种文化

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1981年提出“计算机是人类第二文化”。

麻省理工学院西蒙.佩伯特博士在1992年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

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年在1997年提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计算机

文化意识”。归纳起来说。当今和未来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2、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将充满残酷的竞争和替代,孩子们的未来将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理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

3、以计算机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特点要求具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这一方面是对学校中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施教者提出的要求。

4、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的要求。借助先进的媒体人们可以快捷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

5、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常认为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能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之中,创造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仅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而且将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可见,建设校园网络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浙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要在2010年提前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教育有一个适度超前的发展。

2、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先进的、和谐的校园网络,营造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自主团结的、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来,有利于教学内容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4、教育技术现代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

5、可操作性,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用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效率。美国kuilic教授,1998提出使用cai益处是:学生学的知识更多和更广,节省学习时间,节省30%左右,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7、通过共享资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未完,全文共15148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