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水崖水库参观感想
9月7日、8日,全体职工参观临朐县淌水崖水库及水库纪念馆,深入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
入眼淌水崖水库雄伟壮丽,坐落于深山之中,一道斜卧式、浆砌石十连拱坝,令人叹为观止,水库东靠西大岭、青山,西靠黑松林风景区,植被茂密,少有污染,所以水质绝好。沿坝顶一路走过,连拱坝深度超20米,匠心独具的斜卧式连拱设计、重力坝设计有效减轻了水库的压力。放水闸,沿水库坝底参观栈道,踏着整齐防滑石径,到达坝底,这是一条参观游览的佳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在石径旁边的一块标示牌,赫然醒目的举着一行大字“亚洲第一拱形石坝”。沿阶而下,依次走过十座坝墩,两端的桥墩要矮一些,已是气势逼人,身临其境,站在桥墩下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细微。中间那座坝墩有35米高,近距离参观坝体结构,所有桥墩介用花岗岩垒筑,这是一种质地极好的石料,不仅坚固而且耐风化。一块块方正的花岗岩,成梯形排列严谨有序直达坝顶,难以想象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70年代是怎样完成的这个巨大的工程,处处显示出一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宏伟建筑。而这些石块就取自淌水崖周围。仅凭坝高的数字,也许你感觉不到什么,当你站立再两座石墩中间,抬头仰望,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是吧的高大和伟岸,矗立在你面前的简直是一座丰碑,这些高耸的石坝是九山人在贫瘠的年代里,仅凭双手,靠肩挑人抬垒筑而成。跟随参观队伍走过365级台阶,正逢初秋,沿途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清流激荡,凉风习习,溪水在裸露的花岗岩河床上作千姿百态,到处是可以入得眼的奇石,茂密的植被,鸟语花香。
接着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淌水崖纪念馆,对淌水崖的修建背景,修建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墙壁上“一段辉煌的历史,一段难忘的记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永恒的精神”的醒目大红标语,刹那间就激发起我们进一步探究、感悟“淌水崖水库精神”的热切期望。淌水崖水库位于九山镇宋家王庄村南,始建于1973年,在那个财力物力极度匮乏的年代,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没有顶尖的设计团队,建设者们硬是凭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集体智慧,在高达20米、常年淌水的山崖上,修筑了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淌水崖水库。
跟随讲解员,我们了解到建设水库的一系列感人事迹。水库修建时公社仅有1万元经费,160万元的建设费用是干部群众自觉自愿丝毫不要回报地从牙缝中挤出的;6万多方精石料都是干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一块块开采、凿琢、运输来的;6000多民工施工六年半,无怨无悔;六年里,群众贡献木材近万方,一分钱都不要;施工中唯一一位牺牲者宋光起的丧事刚刚办完,其父又将另一个儿子送上了建设工地;30多个十八九岁的女青年放下了绣花针,拿起钢钎、铁锤做了石匠。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讲解员介绍,像淌水崖水库这样的石坝工程,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极高,当年使用的沙子都必须清洗干净,混合浆配料则一律用称称重,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指挥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检查和监督。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高风亮节更让人动容。“事再难,难不住干部就难不住群众;天再冷,冻不住干部就冻不住群众”,话不深奥,却是党员干部亲身实践的最好写照,听来振聋发聩,数次泪湿眼眶。纪念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排排老物件,一部写实的记录片都记录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淌水崖水库的修筑凝聚了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未完,全文共9316字,当前显示13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