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水资源综合评价报告

六安市1956~201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2.77亿m3,在安徽省排名第3位,与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16.11亿m3相比,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3.0%。其中地表水资源90.44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3亿m3(不含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644m3,位于全省排名第5名,稍大于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00m3(按2011年常住人口计算)。

六安市1956~2010年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26.39亿m3,出境水量为99.89亿m3(其中往合肥出境量21.31亿m3,往河南省出境量8.53亿m3),出入境水量之差73.50亿m3,与全市实测地表水资源量相差-2.2%。

六安市境内淠河总干渠主要承担淠河灌区及跨流域调水任务,多年平均引水量为20.20亿m3,占淠河横排头以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69.8%,占淠河总地表水资源量的59.4%。史河灌区引水主要有史河总干渠和史河南干渠,多年平均引水量为7.99亿m3,占史河地表水资源量得46.2%。

通过全市供水工程的最大供水能力近似估算六安市各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全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4.78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为60.6%。

经过六安市1956~2010年间水资源总量分析可以看出:六安市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值为1991年的203.94亿m3,最小值为1978年的33.02亿m3,极值比为6.2。全市水资源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多年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一致。全市产水系数、产水模数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六安市水资源总量以地表水资源量为主体,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7.5%。在空间分布上,地表水资源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径流深最大的四级区是淠史河上游区715.2mm,是全市平均径流深的1.4倍多,最小的是王蚌南岸沿淮区334.7mm,不到全市平均径流深的70%。在时程分布上,地表水资源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全年总量的60%~70%,汛前(1~4月)占年总量的比例在20%~25%;汛后(10~12月)进入秋冬季,降水稀少,各地径流量占年总量的比例均在10%左右。地表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与多年平均值相比,上世纪50年代为偏丰6.9%,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枯7.8%、5.6%,80年代偏丰11.7%,90年代以后呈平水状态。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根据六安市1956~2010年的地表水资源量资料和2011年实际供水量分析,六安市整体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约为34.3%(供水量中未扣除过境水利用量)。经1980~2011年的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六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用水总量缓慢增长,用水结构明显变化。2011年六安市用水总量为32.19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26.17亿m3,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1.3%,是第一用水大户;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分别为2.46亿m3和3.56亿m3。与1980年相比,全市用水总量增加了6.55亿m3。工业和生活用水持续增长,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结构由1980年的93.6:

2.2:

4.2,调整为2011年的81.3:

11.1:

7.6


(未完,全文共19789字,当前显示13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