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摘要]文章着重从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存在的问题,对二次供水贮水设施、输配水管道及管理等方面造成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关键词]二次供水;污染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作者简介]王诒秀,海南省海口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208
[中图分类号]tu9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06-0036-0002
一、前言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市政供水系统,其市政管网的水压已无法直接满足要求。为此相应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二次供水方式,随之也带来了二次供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二次供水主要指自来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到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储水池之后,再由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储水池、水泵、屋顶水箱供到各用水点的过程。二次污染是指水厂出水合格,但到达用户水龙头出水水质不合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以及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治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二、二次供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表现在供水水质合格率低,未经二次消毒的供水合格率只有60%~70%。二次供水系统的污染点主要是水池和水箱,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
1.水箱(池)内的水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积累的各种有机物提供了红虫及其他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池内水体停留一段时间以及对流较小,以致水中含氧不足;池内温度适合红虫生长及繁殖的条件;离水厂远端水池水余氯的消降等均为红虫生存提供了条件(余氯浓度在0.05mg/l以上时,能有效阻止红虫的生长)。它常寄生在水箱的积(污)泥、粗糙的水箱(池)的表面、水管内的水垢以及藻类之中。
2.浊度及色度问题。二次供水浊度明显高于管网水、出厂水,这是二次供水设施(水池及供水管)二次污染所致。
3.有机物调查表明,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的氨氮分别为0.02mg/l、0.07mg/l,二次供水的氨氮明显高于市政供水;耗氧量、总氮二次供水也高于管网水。
4.加氯副产物问题。二次供水中加氯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经常有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发生。这可能是市政供水加氯副产物或清洗二次供水设施后一次性投加大量的氯所致。
5.二次供水中余氯的消降导致红虫、微生物的生长,是水质卫生最不安全的因素。
三、污染成因分析
(一)二次供水贮水设施造成的污染
二次供水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贮水池和水箱。贮水池和水箱的设置是用来满足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的,而水箱材质不合格、水箱大小与用水量比例不合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贮水池及水箱的容积是根据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曲线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故设计者在设计时,考虑安全用水,将水箱、水池容积设计偏大。这样会造成自来水在贮水池及水箱中的停留时间增长,自来水中的余氯会很快分解消失,这给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提供了时间的便利。监测部门监测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10℃时,滞留时间超过48h时;当水温在15℃时,滞留时间超过36h;当水温大于20℃时,滞留时间超过24h;则细菌、总大肠菌群指标明显增加。
(二)输配水管道造成的污染
(未完,全文共11555字,当前显示14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