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是因为村委会的财政开支不透明,才造成了许多农民的利益被他人占有了。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审计,使之财政开支透明合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而且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也主要是农业的发达,因此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根本。
一、农村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而村干部作为老百姓的直接上司,起着老百姓和更高层次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话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干部完全有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只把利于自己的信息向上传达。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
二、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国县级农村审计还缺乏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未完,全文共13695字,当前显示12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