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南淝河稿件

一、基本情况

与做法

南淝河古称施水、金斗河,为巢湖一大支流,发源于肥西县高刘镇东部的江淮分水岭地区,自西向东南穿城而过,流入巢湖,全长约70公里,流域面积1464km2,市区段17.3公里有四里河、板桥河等支流汇入,下游段有二十埠河、店埠河、长乐河等支流汇入。

作为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的治理工作一直按计划积极推进,1998年到2004年,我市把南淝河治理列入市政府“一号工程”,通过建设望塘污水处理厂一期、修筑橡胶坝、绿化造景等措施使南淝河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将水环境治理纳入“大建设”范畴,提出“完善污水规划、沿河全程截污、超前建设污水管、大小污水厂并举、生态治理多元化”的具有合肥特色的水环境治理总体思路,累计投入46.1亿元,以南淝河为轴心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10年底,南淝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均值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23.1%、36.3%、28.9%和31%。

(一)沿河全程截污,切断南淝河主要污染源。南淝河

-1水处理厂数量增加的7座,处理规模增加了54.7万吨/日,建成污水主干管1977公里,比“十五”末增加了1398公里,建成污水泵站38座,比“十五”末增加了28座,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四)实施综合治理,强化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实施了南淝河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对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等支流河道实施疏挖、加固防洪堤岸、截污、生态绿化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城市河道治理78.09公里,修筑防洪堤(墙)145.98公里,建成雨水管网2300公里,各类排涝泵站共47座(不含农排泵站),累计排涝能力152.6个秒立方。使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防洪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加强南淝河两岸环境卫生巡查力度,严禁将生活垃圾肆意倾倒入河道。安排专人对河道进行巡查,对河道水面垃圾进行清捞并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南淝河及其支流两侧所有排口的管理纳入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内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旱季污水入河。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补给水源,环境容量脆弱。南淝河旱季无水流,补水水源主要来自于上游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下泄流量。在城区段,王小郢和望塘污水处理厂尾水是南淝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根据《合肥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南淝河干流及支流执行

-3的现状和问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持点面结合,针对不同污染采取治理措施。

(一)加快编制南淝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从河流两岸的产业布局、水资源保护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抗旱防洪工程、生态修复系统建设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南淝河流域治理的系统推进。

(二)建立南淝河分级管理体制。尽快明确各级政府在南淝河流域治理中的职责、目标和任务,实行河长制、段长制。河(段)长负责河道的巡查、保护和管理工作,监督河道的治理计划和方案的落实,协调河道治理中有关问题;将责任主体分解落实到各个河段,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全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关注南淝河的治理。

(三)加大南淝河整治力度


(未完,全文共9689字,当前显示13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